文字處理器(英語:Word processor),也稱為文字搗弄器(英語:Word cruncher),文字輾壓器排字器打字器閱讀器,是文書軟體用作桌面出版(例如文字格式處理)的電腦軟體,它與文字編輯器不同之處是在於它並非用作編寫程式,而是用來給普通文書工作者使用,以編寫書信材料、公私檔案與出版作品等等以普通文字所組成的檔案。

快速預覽 「文書處理器」的各地常用名稱, 中國大陸 ...
「文書處理器」的各地常用名稱
TOSHIBA JW-10 日本語文字處理器
(1971-1978 IEEE里程碑)
中國大陸文字處理器
臺灣文字處理器
澳門文字處理器
關閉

概要

現代的文字編輯是成套的軟體系統,早期這些系統被開發出來,所負擔的任務是幫助無程式編制經驗或為了減少複雜互動功能需求的人員,利用這類工具在電腦上完成文稿的建立、修改、印發工作。漢語中對此類系統又稱為字詞處理系統。

文字編輯引入電腦的概念改變了世界,有趣的是這套軟體的研製與華人有相當的關連,1975年積體電路技術逐漸成熟,電腦小型化到桌上等級成為可能,在電腦發展早期,王安電腦公司就看準此次商機首次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編輯、檢索等功能的文字處理系統。這種「WPS」 計算機能在螢幕上直接顯示文字,[1]能用鍵盤快速修改文稿,能像普通打字機和印刷機那樣印製檔案,極大增加了辦公室文書白領的工作績效,同時改變了近半世紀來工廠機械日新月異但辦公室人員一直用著廉價打字機這唯一裝置的場景,自然地也是首創「文書處理」這一電腦應用的先河,時至今日文書處理依然是電腦重要功能。一時間美國所有政府部門上至白宮,下到所有民間公司的辦公室中都可見到王安牌電腦,1978年王安電腦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文書處理機生產商。[2]可以說20世紀80年代王安電腦藉助文書處理這一電腦發明達到頂峰,王安也成為美籍華人首富,並一度成為美國第五大富豪。

在近代,有一些資訊行業的公司也將他們的某些硬體產品稱為文字編輯系統或字詞處理系統。這些硬體系統包括文字輸入裝置如讀卡機磁帶機英語鍵盤等,也包括文字輸出裝置如打卡機印表機。一般不連帶遠端終端機,否則系統應該被稱為電傳打字機。但上述基於硬體的系統一般在二十世紀末已經被淘汰,除非用於某些特殊場合(如盲人學校)的系統,他們反而才使用這些稱號。

1990年代後微軟公司Word字詞處理軟體為目前最普及者,WordPerfect則不幸淪為明日黃花。21世紀後自由及開放原始碼軟體逐漸發起對微軟的挑戰,Open Office - WriterKWord、金山軟件的WPS Office則大有漸漸盛行之勢。發展到後期,所有的二十一世紀的文字編輯/字詞處理系統起碼應該具備與系統使用者進行圖像互動式的使用介面,能方便地儲存、尋找文字和圖像,以及方便地將所編輯成果傳送到世界任何有網際網路的角落。

商用文字編輯軟體

參見

外部連結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