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牆摩洛哥西撒哈拉土地上建立的一系列隔離牆,主要由砂石堆築,總長約2,700公里(1,700英里),分隔了摩洛哥控制的西撒哈拉地區(摩洛哥視其為西南部省份)和波利薩里奧陣線控制下的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1]

根據聯合國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團英語United Nations Mission for the Referendum in Western Sahara(MINURSO)與聯合國難民署提供的地圖[2],部分圍牆延伸到了國際承認的茅利塔尼亞領土境內[3]

Thumb
抗議者在西撒哈拉護堤前舉著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旗幟(2011年)

結構

圍牆綿延於西撒哈拉荒無人煙的荒漠中,以沙子與石頭築成,高約3米。周圍布有沙坑、圍欄地雷。牆體附近的地雷區可能是世界上最長的連續地雷帶[4]。摩洛哥控制區的一邊,每隔一段距離建有兵營、碉堡和機場,有雷達監控牆外的動向。

後果

工事完成後,摩洛哥有效的控制了圍牆以西的區域,稱之為國家的「南方省區」。波利薩里奧陣線建立的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控制了圍牆以東,稱之為「自由地帶」,但絕大多數地方氣候惡劣,不適宜人類居住。聯合國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團負責隔離衝突雙方,並監督停火的執行。

建造

Thumb
摩洛哥圍牆系統建造年代與位置圖

從1980年起,隨著控制區的推進,摩洛哥一共建了6道圍牆,分別是:

  • 第一道牆(1980年8月-1982年6月)將「有價值的三角地帶」圍在牆內,包括阿尤恩城,斯馬拉城和布克拉磷酸鹽礦。長約500km。
  • 第二道牆(1983年12月-1984年1月)圍住了安瑪格拉英語Amgala綠洲地帶(西撒人陣主要控制區)。長約300km。
  • 第三道牆(1984年4月-1984年5月)將西撒哈拉北部的城鎮吉迪里亞英語Jdiriya豪扎英語Haouza圍在牆內。長約320km。
  • 第四道牆(1984年12月-1985年1月)將西撒哈拉東北的城鎮馬赫拜斯英語Mahbes法爾西亞英語Farciya圍在牆內。長約380km。
  • 第五道牆(1985年5月-9月)將蓋勒塔宰穆爾英語Guelta Zemmur比爾恩扎蘭達赫拉圍在牆內。長約670km。
  • 第六道牆(1987年2月-4月)將西撒哈拉南部的城鎮奧塞爾德蒂奇拉比爾甘杜斯英語Bir Ganduz圍在牆內。長約550km。

圖集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