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婆達多派,是早在釋迦牟尼住世時就從佛教分裂出的一個沙門教派,起源於佛陀的堂弟提婆達多所另立的僧團。特徵是崇尚苦行,嚴格地實踐頭陀行,並且終身不吃各種肉類,乃至於乳、酪等世人所認為的美食[1][2],與佛教僧團關係密切。
|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13年12月6日) |
直到西元七世紀,這個教派仍然存在,晉朝的法顯在印度拘薩羅國舍衛城看到過,唐朝的玄奘和義淨也見過[3]別有三伽藍,遵守提婆達多遺訓,不食乳、酪。 [4]
法顯所見,提婆達多派供養提婆達多及過去三佛,但不供養釋迦牟尼佛[5]。玄奘所見,他們不食乳、酪,遵提婆達多遺訓。
提婆達多提倡「五法」,主張「盡形壽乞食,盡形壽著糞掃衣,盡形壽露坐(露天坐禪),盡形壽不食酥、鹽,盡形壽不食魚及肉」,畢生嚴守苦行,以其頭陀行「少欲知足、樂出離者」,與印度當時的苦行風氣相應。
提婆達多以頭陀苦行為依歸,要求盡形壽奉行,認為「瞿曇沙門亦有此五法,但不盡形壽,我今盡形壽受持此法」[6],其特點為著重在事相物欲的壓制,嚴格實踐頭陀苦行為解脫之道[7]。根據佛教《律藏》的註釋,佛陀自己就常常讚歎提婆達多五法所提到的那些行為、那些行為不違佛說。之所以稱作非法,是由於:佛陀是讚歎四聖種(糞掃衣,常乞食,樹下坐,腐爛藥)能得八聖道,趣向涅槃,提婆達多卻說八聖道比提婆達多五法更慢通向涅槃,因為將法倒說,所以提婆達多五法是非法。[8]
提婆達多教派與佛教僧團相同,都供奉過去佛,但是他們不供奉釋迦牟尼佛[5]。他們的儀軌與佛教僧團大致相同;他們有自己的三藏,但是其中許多經典與佛教僧團相同;住處也多與佛教僧團混居;但是他們的戒律不同[9]。
《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佛在王舍城。爾時有諸白衣來詣僧坊,問諸比丘:「僧有幾人?」諸比丘言:「僧有若干人。」諸白衣言:「我等明日盡請眾僧,顧臨薄食。」六群比丘語言:「汝若與我乳、酪、酥、油、魚、肉者,當受汝請。」諸人答言:「當須假貸、市買辦之。」語已,各還其家,或假貸不果,或市買不得,明日食具已辦,唱言時到。眾僧著衣持鉢,往詣其家就坐而坐,行水下食。六群比丘言:「何以無有乳、酪、酥、油、魚、肉?」答言:「假貸不果,市買不得。」六群比丘便倒鉢而去。諸白衣咸作是言:「此等不得美食,倒鉢而去!為是國王?為是大臣?夫出家者,為求解脫,乞食趣足;而今云何反著美味?無沙門行,破沙門法!」諸長老比丘聞,種種呵責,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問六群比丘:「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世尊!」佛種種呵責已,告諸比丘:「今為諸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到白衣家求乳、酪、酥、油、魚、肉者,波逸提。」後諸比丘得諸美食,不敢噉;或噉已,出罪悔過。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告諸比丘:「若不索美食,自得而噉,犯波逸提者,無有是處。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到諸白衣家,求如是美食:乳、酪、酥、油、魚、肉。若得噉,波逸提。」有諸病比丘,醫教食美食,諸比丘言:「佛不聽我索,云何可得?」作是念:「佛聽我索此食者,病乃得差。」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告諸比丘:「今聽病比丘索美食。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諸家中有如是美食:乳、酪、酥、油、魚、肉。若比丘,無病為己索,得食者,波逸提。」若為病比丘索,若從親里家、若知識家索,皆不犯。」
《薩婆多毘尼毘婆沙》:「所以名美食者,以價貴故、以難得故、以愈(癒)病故。」
《大毘婆沙論》:「如說:『我弟子中,大迦葉波,少欲喜足,具杜多行;薄矩羅,少病節儉,具淨戒行。』……問:何故尊者薄矩羅,簡去妙食,而食麁者?答:意樂力故,有情意樂不同,隨所意樂而食,不可責其所以。……有說:美食,必因害多生命,斷百千頭,在於地上,以多身分,血肉所成,愍彼有情,是故不食。……問:如所說,薄矩羅簡去妙者,為初即不受?為受已棄之?設爾何失?若初即不受,云何名受行次第乞食杜多行者?若受已棄之,云何不損壞施主施物?答:應言初即不受。問:若爾,云何名受行次第乞食杜多行者?答:彼尊者,得天眼願智,將乞食時,先觀何方何村邑、里巷,唯有麁食,知已便往,次第行乞。」
《巴利律藏》:「如是者,美味之食」者,「酥」者,牛酥或山羊酥或水牛酥等……「生酥」者,此等物之生酥也。……「油」者,胡麻油、芥子油、末杜迦油、蓖麻油、獸油也。「蜜」者,蜂蜜也。「砂糖」者,由甘蔗製作。「魚」者,行於水中者也。「肉」者,謂其為淨肉之肉。「乳」者,牛乳,或山羊乳,或水牛乳等……「酪」者,此等之酪也。」
《善見律毘婆沙》:「乞九種美食:一乳(巴 khīra,梵 kṣīra),二酪(巴/梵 dadhi),三生酥(巴 navanīta,梵 nāvanīta),四熟酥(巴 sappi,梵 sarpis),五油(巴 tela,梵 taila),六蜜(巴/梵 madhu),七石蜜(巴/梵 phāṇita),八肉(巴 maṃsa,梵 māṃsa),九魚(巴/梵 maccha),是名九種。」
《大般涅槃經》:「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云何如來稱讚魚、肉為美食耶?」「善男子!我亦不說魚、肉之屬為美食也,我說甘蔗、粳米、石蜜、一切穀麥及黑石蜜、乳、酪、蘇、油,以為美食。」」
《大唐西域記》:天祠五十餘所,異道寔多。別有三伽藍,不食乳、酪,遵提婆達多遺訓也。
《高僧法顯傳》:「調達亦有眾在,常供養過去三佛,唯不供養釋迦文佛。」
《善見律毘婆沙》:「「歡喜踴躍者,調達乞五法,世尊不與,調達歡喜自念言:『我今定得破和合僧。』拘迦利聞語已,心大懊惱,如服毒藥無異。調達教化同伴,作如是言:『汝何以懊惱?出家求道宜應精進,瞿曇沙門亦有此法,不盡形壽,我今盡形壽受持此法,何以懊惱?』同伴聞已歡喜隨從。」
《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問曰:「此五法,佛常自讚歎,何故名為非法?」答曰:「佛所以讚歎者,云四聖種能得八聖道成沙門四果。今調達倒說,云八聖道趣向泥洹反更遲難,修行五法以求解脫其道甚速。是故說為非法。」」
《毘尼母經》:「上提婆達多五法,不違佛說,但欲依此法壞佛法也。」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摩》卷九註:「此言隨黨者,謂是隨順提婆達多所有伴屬。謂非隨黨者,即是佛弟子。此乃由其住處,則令物隨處判。處中既非兩處,故遣兩眾均分。現今西方在處,皆有天授種族出家之流,所有軌儀,多同佛法。至如五道輪迴,生天解脫,所習三藏,亦有大同。無大寺舍,居村塢間,乞食自居,多修淨行。葫蘆為鉢,衣但二巾,色類桑皴,不飡乳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