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帝國海軍(德語:Kaiserliche Marine,意為「帝國海軍」),是1871年至1919年之間的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海上武裝力量。德意志帝國海軍最早由普魯士海軍和北德意志邦聯海軍(Norddeutsche Bundesmarine)為前身所組成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大力擴展海軍力量,而形成德意志帝國與大英帝國的軍備競賽,德國海軍因而一度發展成世界上僅次於英國皇家海軍的強大海軍。最終,德意志帝國海軍的部分艦船損失於一戰的西線戰場,倖存至戰後的艦船中大部分則在英國斯卡帕灣集結時由德國海軍軍官發起的秘密行動中自沉。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0年2月7日) |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0年3月29日) |
德意志帝國海軍 Kaiserliche Marine | |
---|---|
存在時期 | 1871年-1919年 |
國家或地區 | 德意志帝國 |
種類 | 海軍 |
參與戰役 | 薩摩亞內戰 薩摩亞危機 阿布希里叛亂 義和團運動 1902–1903年委內瑞拉危機 索克斯叛亂 第一次世界大戰 |
指揮官 | |
著名指揮官 | 阿爾弗雷德·馮·鐵必制 萊茵哈特·舍爾 馬克西米連·馮·斯比 弗朗茲·馮·希佩爾 |
標識 | |
海軍軍旗 (1871–1892) | |
海軍軍旗 (1892–1903) | |
海軍軍旗 (1903–1918) | |
海軍船首旗 (1903–1918) |
德意志帝國海軍船艦名稱的開頭通常為SMS,即「皇帝陛下的船艦」(德語:Seiner Majestät Schiff)的縮寫。
戰績
德意志帝國海軍在戰爭中獲得不小的戰績,它成了100多年來唯一能威脅到英國皇家海軍的海上力量,接著還在日德蘭海戰中取得了比英國更大的戰果,儘管其未能完成突破協約國對北海的封鎖的戰略目標。同時它也是首次大規模使用潛艦部隊的海軍(約有375艘潛艦被投入使用),還運用了齊柏林飛船作戰。儘管在數量上從未勝過英國海軍,但在一戰中德國海軍擁有品質更好的砲彈和更多的底火彈藥,並且從未因為被水面艦攻擊導致彈藥庫爆炸而失去一艘船。
德意志帝國海軍參與過的主要交戰包括:
- 1914年: 黑爾戈蘭灣海戰
- 1914年: 科羅內爾海戰
- 1914年: 福克蘭群島海戰
- 1915年: 多格岸海戰
- 1915年: 里加灣海戰
- 1916年: 日德蘭海戰
- 1917年: 阿爾比恩行動
- 1914年-1918年: 大西洋海戰
在一戰最後數天,四萬名公海艦隊水手發起了基爾起義,抗拒海軍的出兵命令。此起義成為了德國十一月革命的導火線,間接引致了一戰的結束和威廉二世的退位。
相關條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