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渦蟲屬(拉丁名:Xenoturbella)是一類生活在海底的小型無脊椎動物,身體構造極為簡單,現被單獨歸至異無腔動物門下的異渦蟲亞門(Xenoturbellida),已得到公認的物種僅有六個[7],分布於東北大西洋歐洲近岸海域以及北太平洋墨西哥美國日本近岸海域。

Quick Facts 異渦蟲屬, 科學分類 ...
異渦蟲屬
Thumb
2017年新發現的日本異渦蟲Xenoturbella-japonica[6]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異無腔動物門 Xenacoelomorpha
亞門: 異渦蟲亞門 Xenoturbellida
Bourlat et al., 2006[4][5]
科: 異渦蟲科 Xenoturbellidae
Westblad, 1949[1]
屬: 異渦蟲屬 Xenoturbella
Westblad, 1949[1][2]
模式種
博克異渦蟲 Xenoturbella bocki
(Westblad, 1949)[1][3]
其他種
Close

1915年,瑞典動物學家西克斯滕·博克瑞典文:Sixten Bock)在瑞典西海岸採集到已知的第一種異渦蟲的標本,但直到1949年才被瑞典動物學家埃納爾·韋斯特布拉德(Einar Westblad)正式描述,韋斯特布拉德為紀念西克斯滕·博克,將該物種命名為博克異渦蟲Xenoturbella bocki[1]

分類簡史

異渦蟲類自被發現以來,牠們在動物界中的系統發生位置便一直被認為是個未解之謎。

早期的 DNA 分析表明異渦蟲與軟體動物關系密切[8],但這可能是由於牠們以軟體動物的卵為主食,從而導致大量軟體動物的 DNA 混入其體內[9]

2006年的相關研究將異渦蟲屬單獨置於一,即異渦動物門(Xenoturbellida),作為後口動物演化支步帶動物姐妹群[4],後續研究證實了該門是後口動物中的基底類群[10][11]或是步帶動物姐妹群[12]的觀點。然而,一些形態學特徵(例如上皮細胞纖毛結構)顯示,異渦蟲和另一類存在疑問的動物——無腔動物有著緊密的關聯[13]。對異渦蟲胚胎階段的研究也顯示牠們為直接發育,無幼蟲階段,與無腔動物的發育模式近似[14]。基於數百種蛋白質分子研究最終揭示了一個由異渦蟲和無腔動物組成的單系群[15][12][16],被命名為異無腔動物門(Xenacoelomorpha)[12],原本的異渦動物門隨之降級為亞門

異無腔動物的單系起源很快便被確認,但其系統發生位置是處於兩側對稱動物基部還是後口動物基部一直未有答案,直到2016年,隨著基因分類單元採樣的增加,兩項新的研究再次將異渦蟲作為異無腔動物門下無腔動物的姐妹群,並將異無腔動物門作為腎管動物(包括原口動物和後口動物)的姐妹群,亦即兩側對稱動物中最為基礎的類群[17][18]

異渦蟲屬在動物界中的系統發生位置[17]
動物界

 多孔動物門 Porifera

真後生動物

 扁盤動物門 Placozoa

 浮浪幼蟲樣動物 

 刺胞動物門 Cnidaria

 兩側對稱動物 
異無腔動物門

 異渦蟲屬 Xenoturbella

 無腔動物亞門 Acoelomorpha

 Xenacoelomorpha 
腎管動物
 原口動物

 蛻皮動物 Ecdysozoa

 螺旋動物 Spiralia

 Protostomia 
後口動物
步帶動物

 棘皮動物門 Echinodermata

 半索動物門 Hemichordata

 Ambulacraria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Deuterostomia 
 Nephrozoa 
Bilateria
Planulozoa
 Eumetazoa 
 Animalia 

下級分類

異渦蟲屬現有六個被普遍接受的物種[7]

  • 博克異渦蟲 Xenoturbella bocki (Westblad, 1949)
    =韋斯特布拉德異渦蟲 X. westbladi (Israelsson, 1999):博克異渦蟲的異名[19]
  • X. churro Rouse, Wilson, Carvajal & Vrijenhoek, 2016[17][20]
  • X. hollandorum Rouse, Wilson, Carvajal & Vrijenhoek, 2016
  • X. monstrosa Rouse, Wilson, Carvajal & Vrijenhoek, 2016
  • X. profunda Rouse, Wilson, Carvajal & Vrijenhoek, 2016
  • 日本異渦蟲 X. japonica Nakano et al., 2017[6][21]

其中博克異渦蟲(韋斯特布拉德異渦蟲)發現於瑞典蘇格蘭冰島挪威北海沿岸,以及克羅埃西亞亞得里亞海沿岸[22];日本異渦蟲發現於日本的西北太平洋沿岸[6];其餘四種異渦蟲發現於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灣美國蒙特雷灣[17]

六種異渦蟲分為兩個演化支,分別棲息於淺海和深海:博克異渦蟲與 X. hollandorum 體型較小,身長約4公分,生存於水深650公尺以內的海域,二者與身長略超過5公分、已知棲息深度不到560公尺的日本異渦蟲共同組成一個演化支;其他三個種 X. churroX. monstrosaX. profunda 體型較大,身長達到或超過10公分,生存於1700–3700公尺以下的深水中[17],三者組成另一個演化支。

異渦蟲屬的分支圖,基於粒線體 DNA 蛋白質序列構建[17][6]
異無腔動物門
異渦蟲屬
 淺海異渦蟲 

 日本異渦蟲 X. japonica

 博克異渦蟲 X. bocki

 X. hollandorum

 深海異渦蟲 

 X. monstrosa

 X. churro

 X. profunda

 Xenoturbella 

 無腔動物亞門 Acoelomorpha

 Xenacoelomorpha 

形態特徵

異渦蟲的身體呈兩側對稱,內部結構極為簡單,除平衡囊以外幾乎沒有真正的器官[22][23],也缺乏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排泄系統性腺,但可產生配子;嘴是腹中孔,通往胃腔,無肛門[22][23],排泄口與攝入食物的開口為同一個[24]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