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希臘國債危機,又稱希臘債務危機,是現時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之一。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5年6月29日) |
自2009年末開始,因為希臘國債水平增長強勁,投資者紛紛關注希臘償還債務的能力,主權債務危機的恐懼正逐漸醞釀。[1][2][3]由債券息差擴大和信貸違約掉期的風險保險成本(對比其他歐元區國家,尤其是德國)表明,這導致信心危機。[4][5]全球三大信用評級機構下調希臘主權信用評級。[6]
希臘國債在2010年4月被降級至垃圾債券評級,敲起金融市場的警鐘。2010年5月2日,歐元區國家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同意向希臘提供1,100億歐元紓困貸款,條件是實行緊縮措施。同時歐盟對希臘啟動了強化監管機制,歐盟將每季度審查、評估希臘政府是否按照債權方的要求嚴格控制財政支出[6]。2011年10月,歐元區領袖同意提供第二輪1,300億歐元紓困貸款,條件是不單只要實行另一套緊縮方案,更要所有私人債權人同意希臘債務重組,將債務負擔由預計2012年佔GDP 198%降至2020年前佔GDP 121%。
最後一個條件——即是成功重組所有希臘國債——達成之後,第二輪紓困協議最終在2012年2月獲得所有黨派批准,一個月之後生效。
2012年5月中,危機和大選之後希臘無望組成新的聯合政府,導致各界猜測希臘將不得不退出歐元區。
2015年1月25日,希臘國會大選,激進左派聯盟(Syriza)擊敗保守新民主黨(New Democracy Party),以逾36%得票率贏得勝選,成為歐洲第一個公開反對撙節政策而當選執政的政黨。激進左派聯盟要求與歐洲聯盟(EU)、歐洲中央銀行(ECB)和國際貨幣基金(IMF)重新談判高達2,400億歐元(約新台幣8.7兆元)的希臘紓困案,並削減希臘部分的沉重外債。
2015年6月30日,希臘成為第一個未能準時償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貸款的已開發國家。貸款到期後拖延了20天才還清。[7]7月5日,希臘就是否接受國際債權人救助方案舉行2015年希臘紓困公投,結果反對方逾六成,方案被否決。7月13日,歐元區領導人就第三次援助計劃達成了臨時協議。[8][9]
2017年7月13日,希臘政府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承諾在2018年6月之前修改勞動法以及減少社會保障支出。[10]
2018年6月21日,希臘債權人同意將價值966億的歐元貸款的歸還日期延長10年。[11]8月20日,希臘退出救助計劃。[12]
2022年8月10日,歐盟執委會宣布,希臘政府已兌現大部分政策承諾,因此決定於8月20日正式結束對希臘財政的強化監管機制。[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