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紳一體當差納糧,或稱士(仕)民一體當差納糧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是指清朝雍正帝時期推行的一項改革政策,主要是取消民間縉紳的某些特權,要求士紳和廣大民眾一樣服徭役,納糧捐稅[參1]。一體當差納糧廢除了他們享受免徭役賦稅特權,徹底鏟斷了官紳的財路,不但國家財政豐潤了起來,而且也解決封建王朝的平等繳稅問題[參2]。到了乾隆帝執政期間免除了士紳的勞役,但是還是得交稅納糧。

Thumb
推行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的雍正帝

背景

官,指官員、官吏,紳,是指士紳,也就是有舉人以上功名,但無官職的人。讀書人一般通過科舉考試,考個功名就成了官紳。官紳一般不用服兵役、徭役,不用交糧食稅,不負擔國家財政。而官紳們的家人,甚至家奴也不用納糧交稅,掛靠在他家的土地也不用繳稅[參3]。長此以往,土地兼併愈演愈烈,國家稅收也越來越少。

還有就是,士紳在社會上具有話語權和發言權,在廣大的江南地區一直是國家賦稅的重要地方,士紳一體當差納糧其實是皇權與地主士紳的較量,士紳一體當差納糧和攤丁入畝雙管齊下,再加上文字獄,從經濟和文化上對江南士紳集團造成了重創[參4]

過程

雍正帝即位後,為了緩和社會矛盾,縮小貧富差距,推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廣大百姓對此十分支持,但是引起了士紳們的強烈不滿。河南布政使田文鏡為了徹底貫徹政策,不但取消了士紳和讀書人不用服役的特權,按照各地田畝的數量來統一徵調勞力,還派遣兵勇押著這些人去幹苦力,修堤築壩,稍有怨言,就侮罵毆打。遭到了以王遜范瑚為首的河南考生反對。他們威脅當地官員,將以罷考的方式反對這一政策[參5][參6]。雍正帝得知後給各省發布諭旨:「如再有抗頑生監,即行重處,毋得姑貸」[參7]。雍正帝以鐵腕手段維護這一政策,也使得這項政策免於形式[參8]。雍正帝讓士紳們當差服勞役,顏面盡失,得罪了不少人。掌握輿論權的他們對雍正帝進行了無休止的抹黑和潑髒水。


後續

乾隆帝即位後,對這項政策進一步改革,乾隆帝認為清朝的統治基礎也需要士紳支持,如果地方的士紳不支持清朝統治,則大清的統治根基不穩,造成社會動盪不安,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維護士紳們的利益[參9]。在必須納糧交稅的前提下,規定從下向上的各級官紳逐步不用當差服役。這對於那些讀書人來說,也是莫大的恩惠,無不對乾隆帝大加頌揚[參4]

爭議

而也有人指出,清朝時期實際上八旗子弟和皇族不用納糧,而一體當差納糧表面上看似「為民」,實際上是為了恩養旗人,壓榨漢民罷了,同時通過打擊官紳勢力也可以對那些懷念故國明朝文人士大夫進行除了文字獄之外的經濟高壓政策[參10]

參考資料

研究書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