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害死貓Curiosity killed the cat)是英國的一句諺語,旨在警告不必要的調查或實驗帶來的危險,警戒人們不要過分好奇,否則會給自己帶來傷害。對於「好奇害死貓」的一個不常見的答辯是「但滿足了就沒事(but, satisfaction brought it back[1]」。

Thumb
一隻好奇的小貓。

這個諺語原來的形式,現已較少使用,是「Care killed the cat」。在本句中,「care」被當作「煩惱(worry)」或「悲傷(sorrow)」。

起源

在本節中,「care」都是當作「煩惱(worry)」或「悲傷(sorrow)」。

這句諺語最早出現在英國劇作家本·瓊森寫於1598年的劇本《人各有癖英語Every Man in His Humour》(Every Man in His Humour)中。這部劇本最早是由莎士比亞演出的。

...Helter skelter, hang sorrow, care will kill a cat, up-tails all, and a pox on the hangman.

莎士比亞在他1599年所著的劇作《無事生非》中運用了一句相似的話:

至少直到1898年以前,該諺語都維持不變。「care killed the cat」被埃比尼澤·科巴姆·布魯爾英語Ebenezer Cobham Brewer收錄到他的「片語與寓言字典(Dictionary of Phrase and Fable)」中,並定義為:

  • 中譯:據說貓有九條命,但即使如此,悲傷仍會把牠們搞死。

轉變

現代版本的起源未知。已知實際使用「Curiosity killed the cat」最早的是在1873年詹姆斯·艾倫·梅爾(James Allan Mair)的一本手冊「諺語手冊: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美式、莎士比亞風格、聖經和家庭格言(A handbook of proverbs: English, Scottish, Irish, American, Shakesperean, and scriptural; and family mottoes)」,列在34頁的愛爾蘭諺語上。

約翰·亨德里克斯·柏克德(John Hendricks Bechtel)所著「諺語:警句與短語(Proverbs: Maxims and Phrases)」1902年的版本中,片語「Curiosity killed the cat」是100頁的專題「好奇心(Curiosity)」上的一個單獨條目。

歐·亨利1909年的短篇小說《學校呀學校》中也有提到,這顯示了該諺語在當時廣為人知:

而作為一個故事的標題出現則是在1916年3月4日的華盛頓郵報上(第6頁):

儘管這諺語很早就公開亮相,它在尤金·奧尼爾1920年的劇作「Diff'rent」上還是被錯誤地引用成了「Curiosity killed a cat!」:

作家史蒂芬·金在他的《鬼店》中,對此諺語做出延伸:「好奇害死貓,但滿足了就沒事(Curiosity killed the cat, satisfaction brought him back)」。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