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流(英語:Great Divergence)是芝加哥大學歷史系教授彭慕蘭提出的一個歷史學名詞,指的是西方世界在19世紀克服了增長限制,超越了以前占主導地位或類似的中東亞洲文明,如清朝(中國)、莫臥兒帝國(印度)、鄂圖曼帝國(土耳其)、薩非王朝(伊朗)、和江戶幕府(日本)等東方國家的一段歷史時期。[2]

Thumb
麥迪遜對1500年至1950年間選定的歐洲和亞洲國家以1990年國際美元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GDP的估計[1]顯示了19世紀西歐和日本的爆炸性增長.

關於大分流發生的原因,學者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理論,涉及因素包括地理、文化、制度、殖民主義侵略、資源、以及「歷史的偶然」等。[3] 許多學者認為,大分流發生的時間是18世紀英國的工業革命時期,但也有學者認為可以追溯到更早以前,例如發生商業革命,導致重商主義資本主義的興起的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時期、或者歐洲殖民帝國興起的前全球化與科學革命 時期,或者啟蒙時代等。「傳統觀點」,有時也被認為是相對一致的觀點認為,[4][5][6] 大分流應該發生在產業革命之前的1750年,此時的歐洲各國超過了中國、日本以及中東。[7][8][9][10][11] 但「加利福尼亞學派」的「修正主義」觀點認為,大分流應該開始於產業革命發生後的1800年左右。[12][13][14][15] 大分流造成的差距在20世紀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達到頂峰,並一直保持到20世紀70年代早期,在之後的兩個十年間,隨著大多數開發中國家的經濟增長率顯著高於已開發國家,大分流也在80年代末被大融合所取代。[16]

在大分流期間,在鐵路汽船採礦農業等領域的技術進步在西方比東方更受歡迎。技術導致農業貿易燃料資源領域的工業化和經濟複雜性增加,進一步使東西方分離。西歐在19世紀中期使用煤炭作為木材的能源替代品,使其在現代能源生產中占得重要先機。[來源請求]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