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佩爾邁爾環形山(Doppelmayer)是位於月球正面濕海西南的一座大型古撞擊坑殘跡,約形成於39.2-38.5億年前的酒海紀[1],其名稱是1791年由德國天文學家約翰·希羅尼穆斯·施羅特取自十七世紀德國數學家天文學家製圖師約翰·加布里埃爾·多佩爾邁爾英語Johann Gabriel Doppelmayr(Johann Gabriel Doppelmayer,1671年-1750年),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Quick Facts 多佩爾邁爾環形山, 坐標 ...
多佩爾邁爾環形山
Thumb
月球軌道器4號拍攝的圖像
坐標28.48°S 41.51°W / -28.48; -41.51
直徑65.1公里
深度1.1公里
余經日出時41°
命名來源約翰·加布里埃爾·多佩爾邁爾英語Johann Gabriel Doppelmayr
Close

描述

Thumb
多佩爾邁爾環形山的周邊,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

該隕坑的西側緊靠帕爾米耶里隕石坑、西北毗鄰李比希隕石坑皮瑟隕石坑位於它的東北偏東、東南和南面則坐落著維泰洛隕石坑李隕石坑。該隕坑的西北分布著多佩爾邁爾月溪和李比希峭壁,它的南面與李隕石坑西北之間,坐落了一座頂部有一小隕坑的穹丘-可能是一座盾狀火山[2]。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28.48°S 41.51°W / -28.48; -41.51,直徑65.1公里[3],深度1.1公里[4]

多佩爾邁爾環形山已被濕海形成時漫溢的熔岩淹沒,只有殘存的坑壁和坑內的山峰露出在月海表面之上。隕坑壁已明顯磨損和侵蝕,輪廓大致呈圓形,其中西南部分保存最完整,但東北側大部分已消失在月海之下,而東南坑壁則碎裂成一系列的孤峰,日出時,在坑底表面投下了一道清晰的影子。該隕坑坑壁平均高出周邊地形1230米[1],內部容積約3400立方千米[1]。已淹沒的坑內矗立著一座高約1300米,由斜長岩構成的龐大中央峰。坑底西南,圍繞著中央峰,呈半圓狀分布著一系列的山脊和山丘,幾乎與坑壁相平行。多佩爾邁爾環形山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中央峰高度超過了坑壁,其原因可能是坑底的斷層運行,導致中央區域產生隆起。該中央峰的頂部坐落了一座大隕坑。

隕坑截面圖

Thumb

該圖展示了隕石坑不同方向上的截面[5],縱向坐標軸(Y軸)單位為英尺,右上方圖顯示的比例尺為米。

衛星隕石坑

按慣例,最靠近多佩爾邁爾環形山的衛星坑將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該坑的中心點旁。

Thumb
LAC-93和LAC-110拼接圖.
More information 多佩爾邁爾, 緯度 ...
多佩爾邁爾 緯度 經度 直徑
A 29.8° S 43.1° W 10 公里
B 30.5° S 45.4° W 11 公里
C 30.3° S 44.1° W 7 公里
D 31.8° S 45.8° W 9 公里
G 28.9° S 44.9° W 15 公里
H 28.8° S 43.2° W 10 公里
J 24.5° S 41.1° W 6 公里
K 24.0° S 40.7° W 5 公里
L 23.6° S 40.5° W 4 公里
M 29.5° S 43.9° W 15 公里
N 29.2° S 44.6° W 5 公里
P 29.1° S 42.7° W 8 公里
R 29.2° S 43.2° W 4 公里
S 28.1° S 43.6° W 4 公里
T 25.9° S 43.2° W 3 公里
V 29.8° S 45.6° W 8 公里
W 33.6° S 45.6° W 8 公里
Y 33.1° S 46.1° W 10 公里
Z 33.0° S 46.4° W 10 公里
Close
  • 衛星坑多佩爾邁爾 K已被月球和行星觀測協會(ALPO)列入《帶有明亮射紋系統的撞擊坑列表》[6]

參考資料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