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繆爾·丹尼謝夫斯基(英語:Samuel J. Danishefsky,1936年3月12日),美國合成化學家,服務於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哥倫比亞大學[1]

Quick Facts 塞繆爾·丹尼謝夫斯基Samuel J. Danishefsky, 出生 ...
塞繆爾·丹尼謝夫斯基
Samuel J. Danishefsky
出生 (1936-03-12) 1936年3月12日88歲)
 美國新澤西州貝永
國籍美國
母校葉史瓦大學哈佛大學
獎項沃爾夫化學獎
富蘭克林獎章
科學生涯
機構匹茲堡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
博士導師彼得·葉茲(Peter Yates)
Close

丹尼謝夫斯基是1995/96年沃爾夫化學獎得主,2006年富蘭克林獎章得主。

生平

研究

主要研究生物活性天然產物的合成。曾完成紫杉醇(1996年)[2]埃博黴素(epothilone)、卡奇黴素(calicheamicin)、11-O-debenzoyltashironin、paecilomycine A、spirotenuipesines A-B、scabronine G 和 garsubellin A 的全合成。

與 Wittmann 著有「Glycopeptides and Glycoproteins: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一書。

榮譽

1995/96年 沃爾夫化學獎(與 Gilbert Stork)[3]

2006年 富蘭克林獎章(化學)[4]

丹尼謝夫斯基被看好與岸義人K·C·尼古勞史蒂文·V·萊伊英語Steven V. Ley一同角逐諾貝爾化學獎[5]

貢獻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