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日·阿羅什(法語:Serge Haroche,1944年9月11日—),法國物理學家、法蘭西學院院士[3],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教授。他的博士論文導師是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克洛德·科昂-唐努德日。
2012年,因為研究能夠量度和操控個體量子系統的突破性實驗方法,阿羅什與美國物理學家戴維·瓦恩蘭共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4]
生平
阿羅什是一位出生於摩洛哥的法國猶太人,現在居住於巴黎,已婚育有兩個孩子。阿羅什的母親出生於俄國,是一位教師,父親是律師。[5]阿羅什是法國物理學會、歐洲物理學會的會員,美國物理學會的會員及會士。
阿羅什是法國歌星、作曲家與演員拉法葉·阿羅什的叔叔。
研究領域和成果
塞爾日·阿羅什的工作屬於物理學三大領域中的「原子分子與光物理」部分(另兩個是粒子物理和凝聚體物理學)。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量子光學和量子資訊學,對量子光學中的量子電動力學研究做出過重要貢獻,在實驗量子力學領域享有盛名。他在腔電動力學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在一個腔體中觀察到單原子自發輻射有所增強[6];利用微波腔實現了對單個原子的囚禁;單個光子的量子非破壞測量[7];直接測定了腔體中的場量子化[8];直接監控介觀量子去相干現象[9];實現了光子存儲[10];完成了量子資訊過程的許多步驟比如產生原子-原子、原子-光子的纏結態[11][12];實現了將光子和原子作為「量子比特」的量子邏輯閘操作[13]。
參閱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