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尼[註 1](英語:Guinea)是英格蘭王國以及後來的大英帝國聯合王國在1663年至1813年所發行的貨幣。[2]它是英國首款以機器鑄造的金幣,原先等值1英鎊[2],亦等於20先令,金價上漲亦使畿尼價值上升,在1717至1816年期間價值等於21先令。

畿尼的名稱來自西非地區的幾內亞,有不少黃金在當地的金礦開採。[3]雖然畿尼現今不再流通,但在某些情況下仍被使用,例如是賽馬[2]以及是拍賣家羊,1畿尼仍等值於1磅1先令(21先令或十進制的1磅5便士)。畿尼亦曾在埃及鎊地區使用( الجنيهel-Gineih)。

起源

第一枚畿尼在1663年2月6日鑄造,接著在同年3月27日成為法定貸幣。一個金衡制磅相等於44.5畿尼,所用的金是11/12純金,每個重點達129.4格林

1畿尼初期的價值等於1磅或20先令,後來在查理二世期間漲價。1670年金幣的重量由8.4-8.5克減至8.3-8.4克,但是價值持續增加,1680年代已漲至22先令

在查理二世在位期間硬幣直徑25公釐,平均含金量為.9100(1773年檢驗)。「畿尼」並非貨幣的正式的名稱,但是大多數的黃金是來自非洲的幾內亞地區。1663至1884年每年均鑄造畿尼,當中在1663-65及1668年出現了象,此外在部份1674年鑄造的畿尼有象及城堡。

十七世紀

Thumb
查理二世

硬幣的正面及反面均由約翰·萊特爾John Roettier)設計。硬幣的正面可以看到臉部向右並戴上桂冠的國王頭像,周圍為字樣 CAROLVS II DEI GRATIA (蒙上帝恩典的查理二世);反面則是被四枝權杖分隔開來的四個盾牌,分別指代英格蘭蘇格蘭法國愛爾蘭,反面外圈則刻有 MAG BR FRA ET HIB REX date (英國、法國及愛爾蘭國王)。為避免將鍍金的銀幣混淆,側邊一部份被修改(另外為識別 銀冠的側邊文字)。直到1669年硬幣的邊緣是垂直,有直立的紋狀,而1670年起則採用斜紋。

John Roettier在詹姆士二世登基後繼續設計硬幣。在他在位期間,硬幣重8.5克、直徑25-26公釐,在位期間每年均被鑄造,金含量達.9094。硬幣每年都有發行,但沒有象及城堡。國王的臉部向左,被 IACOBUS II DEI GRATIA (蒙上帝恩典的詹姆士二世)文字包圍。硬幣的反面與查理二世大致相同,是除了將連接中央的「C」字刪去。邊綠是斜紋。

Thumb
威廉與瑪麗

1688年光榮革命中成功將詹姆士二世趕下台,他的女兒瑪麗及她的丈夫威廉共治英格蘭。他們的頭像在畿尼硬幣上以羅馬式出現,威廉的頭部向上,刻有 GVLIELMVS ET MARIA DEI GRATIA。在前任君主下台後,反面設計受到了影響,順時針起第一等分是法國,然後是蘇格蘭愛爾蘭以及英格蘭。在盾的中央更有一個小盾代表了拿索的獅子,背面的文字刻著 MAG BR FR ET HIB REX ET REGINA date (大不列顛、法國、愛爾蘭國王及王后)。在位早期,畿尼的價值曾一度上漲至接近30先令。畿尼重8.5克,直達約25-26公釐,由詹姆士及諾伯特·萊特爾兩兄弟在1689至1694年生產,都沒出現象及城堡。不過在1692及93年的版本刻有大象。

1694年王后瑪麗死於天花後,威廉繼續在位。1695-1701年每年均鑄造畿尼,都沒出現大象及城堡。設計者可能是約翰·克羅科爾(Johann Crocker),另名John Croker。因為詹姆士·萊特爾在1698逝世以及他的弟弟諾伯特於1695年搬往法國居住。

威廉三世的硬幣重8.4克,平均含金量達0.9123。直徑達25-26公釐,1701年以後直徑為26-27公釐。威廉的頭部面向右邊,刻有 GVLIELMVS III DEI GRATIA,反面的設計改名查理二世以及詹姆士二世時代所使用的設計,但在硬幣中央仍然擁有一個代表拿索的獅子的小盾,刻有 MAG BR FRA ET HIB REX date,硬幣有斜紋邊。

十八世紀

安妮女王

在女王安妮(1702-14年)在位期間,幾乎每年在都鑄造畿尼,除了1704年例外。1703年畿尼印有「VIGO」在女王的胸部之下,紀念與西班牙維哥灣海戰打勝仗從對手掠奪而慶祝。

1707年聯合法案使英格蘭議會蘇格蘭議會合併,統一成為大不列顛王國,大不列顛帝國畿尼反面設計被改變。徽章的設計是十字形的盾,隔著英格蘭、蘇格蘭、法國及愛爾蘭,刻著 MAG BRI FR ET HIB REG date (大不列顛、法國及愛爾蘭女王)。根據聯合法案,英國及蘇格蘭徽章結合在一個盾,左半部是英格蘭徽章,右半部是蘇格蘭徽章,動章出現卡盾上,分別代表英格蘭、蘇格蘭、法國、英格蘭及蘇格蘭、愛爾蘭。大象及城堡登場的金幣在1708及1709年出現。反面的中央設計是嘉德勳章的星章。

金幣重8.3克、直徑25公釐。硬幣側邊受過傾斜加工。1717年,大不列顛採用金本位,1畿尼重129.438格林(8.38克)王冠金,等於22K[4][5]

喬治一世

Thumb
喬治一世1/4畿尼(1718年)

1714至1727年期間每年均鑄造喬治一世貨幣,在1721、22及26年貨幣出現了象及城堡。在他在位期間的畿尼用了五個不同的肖像,當中以1714年貨幣刻上了「神聖羅馬帝國選帝侯」。貨幣重8.3-8.4克,直徑長25-26公釐,含金量達0.9135。1714年的硬幣正面是一個面向右的國王,並刻有 GEORGIVS D G MAG BR FR ET HIB REX F D (蒙上帝恩典,大不列顛、法國及愛爾蘭國王,信仰守護者),後來硬幣改刻 GEORGIVS D G M BR FR ET HIB REX F D。反面的設計仍然維持不變,但是盾的徽章排序更改為英格蘭、蘇格蘭、法國、愛爾蘭及漢諾威,刻有 BRVN ET LVN DVX S R I A TH ET PR EL 1714布藍茲維-呂訥堡公爵、神聖羅馬帝國選帝侯),其他年份是 BRVN ET L DVX S R I A TH ET EL date。硬幣的側邊被磨成斜狀。

畿尼的價值一度出現波動,由20先令漲至30先令,後來又跌到21先令,甚至在喬治一世在位初期只值6便士。1717年12月王室公佈將畿尼的價值維持在21先令。

喬治二世

Thumb
喬治二世

喬治二世畿尼多個版本,登基33年以來有8個正面及5個背面版本。除了1742、1744、1754及1757年之外,每年均鑄造畿尼。硬幣重8.3-8.4克及擁有25-26公釐直徑,除了1727年版本的直徑24-25公釐。平均含金量達.9140。一些在1729至1739年所發行的貨幣在國王頭下標有「EIC」,表示金幣是供應給東印度公司。1745年的部份貨幣加上「LIM」表示貨幣來自海軍上將喬治·安森在航行得到的。在位早期的貨幣硬幣側邊被磨成斜狀,但自1739年起,硬幣側邊被磨成箭頭。1732年將舊造的金幣停止通用,有部份的舊硬幣鑄成新的畿尼。

正面國王的臉部是向左,刻有 GEORGIVS II DEI GRATIA (1739至1743年刻著 GEORGIUS II DEI GRATIA),反面部份有大王冠盾,四個部份分別是英格蘭、法國、漢諾威及愛爾蘭 M B F ET H REX F D B ET L D S R I A T ET E (大不列顛、法國及愛爾蘭國王、信仰的守護者,布藍茲維-呂訥堡公爵、漢諾威選帝侯)。

2畿尼5畿尼不同之處的是,畿尼在喬治三世在任期間仍然繼續鑄造。

喬治三世

Thumb
1775年發行的喬治三世1畿尼
Thumb
1795年鑄造的喬治三世桃形畿尼

喬治三世的畿尼重8.4克,直徑24公釐,平均含金量達0.9146(1773年檢驗值)。有六個正面版本以及三個背面版本:1761、1763至79年、1781至99年以及1813年。所有硬幣國王的正面都是臉部向右並刻有 GEORGIVS III DEI GRATIA以及不同的國王肖像。反面的畿尼在1761至1786年期間有王冠盾顯示英格蘭+蘇格蘭、法國、愛爾蘭及漢諾威的徽章,刻有 M B F ET H REX F D B ET L D S R I A T ET E date(大不列顛、法國及愛爾蘭國王,信仰守護者,布藍茲維-呂訥堡公爵、神聖羅馬帝國漢諾威選帝侯)。1787年的新設計的貨幣特徵是出現了桃形盾,所刻是文字與以往一樣,這種畿尼被稱為「桃形畿尼」。

1774年,接近2000萬畿尼在威廉三世及安妮王后統治期間被重新鑄造為1畿尼及0.5畿尼。

在18世紀末,黃金變得相當缺乏,價值持續上升。法國大革命以及之後的法國大革命戰爭,國內黃金儲存量大幅減少,人民開始將黃金收藏。國會通過法例讓鈔票成為法定貨幣。1799年畿尼停止鑄造,但是0.5畿尼及3畿尼仍然繼續鑄造。根據1800年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法案,國王的稱呼改變,1800年11月5日的命令中命令鑄幣局長準備新硬幣,其設計已經準備完成,但未能批准生產。

十九世紀

Thumb
1808年發行的0.5畿尼。

1813年英國需要鑄造80,000畿尼支援威靈頓公爵庇里牛斯山的軍事行動。原因是當地人只接受黃金作交易。這又被稱為「軍事畿尼」。此時仍然非常缺乏黃金,畿尼的價值已經漲至27先令,鑄造是為了軍隊的特別需要,這是最後一次鑄造畿尼。軍事畿尼反面有獨特的設計,盾是代表嘉德,在盾內刻上文字 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在盾上,側邊刻著 BRITANNIARUM REX FIDEI DEFENSOR (不列顛國王,信仰的守護者)以及「1813」。

被英鎊取代

在1816年金幣本位制後,畿尼的法定貨幣地位被鎊取代。

雖然金幣停止發行,但是畿尼仍然在一段長時間內等於21先令(相當於1.05鎊)。畿尼成為了貴族的象徵,如專業徵費,以及土地、馬匹、藝術、訂造洋服、傢私以及其他奢侈品仍然使用畿尼,直到1971年改用十進制為止。[6]類似的情況同樣在澳洲出現,直到1966年採用十進制為止。

至今仍然在牲畜拍賣上仍然使用畿尼,買家以畿尼標價,而賣家實則會收到1:1英鎊交易,差別在於拍賣商每一畿尼收取5便士的佣金。在世界多個舉行賽馬地方的國家有兩場分別名為「一千畿尼」以及「二千畿尼」的賽事,現今這些賽事的總獎金額遠高於1050或2100英鎊。

圖像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