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夜與冰山》(德語:In Nacht und Eis;也被稱為Der Untergang der Titanic)是一齣 1912年6月拍攝並在同年上片的德國電影,講述同年4月15日鐵達尼號在大西洋沉沒的經過。
電影公司
拍攝
此片大部分鏡頭在柏林片廠拍攝,但部分片段在1912年6月的夏季在德國城市漢堡的船塢及遠洋郵輪奧古斯特·維多利亞號拍攝,約請了三十位演員。
柏林消防局為片廠提供水,以便拍攝船隻下沉片段。電影公司特地製造一艘縮小版的鐵達尼號模型,用於拍攝從船外觀看鐵達尼號下沉的橋段。此片有不少橋段是虛構,如片中鐵達尼號下沉時,煙囪冒火,鍋爐房爆炸,乘客同唱聖詩等場面。雖然拍攝的科技遠不及鐵達尼號,但片長已達35分鐘,遠超同期默片,在當時的拍攝技術而言也算高超。
遺失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進入戰爭狀態,《在黑夜與冰山》一如同時代其他默片,也被認為永久遺失,無法被尋回。
搶救黎明
在1998年2月初,一名德國電影收集者突然發現自己有此片的私人珍藏,遂將該片公開,並廣為全球媒體報道[1][2]。現時,此片的不同鏡頭可見於紀錄片鐵達尼號以及網路視訊,如YouTube。
片中重大錯誤
- 事實上,樂團並無在巴黎咖啡廳演出,而是在頭二等艙的晚餐間演出。
- 事實上,鐵達尼號的散步甲板只位於A層並且在近船頭處閉合,但片中出現三層散步甲板,位於A 至 C 層,且所有部分均和奧林匹克號一樣,不存在閉合結構。
參見
外部連結
- 豆瓣電影上《在黑夜與冰山》的資料 (簡體中文)
- 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In Nacht und Eis》的資料(英文)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ntH3u6l_ic Youtube: In Nacht und Eis(in part)
註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