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组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GLAAD,前稱Gay & Lesbian Alliance Against Defamation(同性戀者反詆毀聯盟)是一個美國非政府媒體監測組織,由媒體業中的LGBT人士創辦。2013年3月之前,"GLAAD"一直是正式名稱"Gay & Lesbian Alliance Against Defamation(同性戀者反詆毀聯盟)"的縮寫,但由於同性戀者反詆毀聯盟這個名稱不包括雙性戀和跨性別,因此組織將GLAAD改為正式名稱。[1]
1985年GLAAD成立於紐約,以抗議《紐約郵報》的誹謗和聳人聽聞的愛滋病報道,GLAAD向媒體組織施加壓力,要求結束其恐同報道。創始成員包括電影學者Vito Russo;Gregory Kolovakos,當時是紐約州藝術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後來成為第一任執行董事;Darryl Yates Rist;Allen Barnett[2]和Jewelle Gomez,該組織的第一位財務主管。
1987年,在與GLAAD會面後,《紐約時報》改變其編輯政策,使用「Gay」一詞而不是更嚴厲的術語來指代同性戀。[3]GLAAD主張美聯社和其他電視和印刷新聞媒體也要效仿。GLAAD的影響力很快蔓延到了洛杉磯,組織者開始與娛樂業合作,改變LGBT在屏幕上的形象。
《娛樂周刊》將GLAAD列為好萊塢最具影響力的實體之一,[4]《洛杉磯時報》稱GLAAD「可能是遊說媒體參與的最成功的組織之一」。
2013年,Jennifer Finney Boylan被選為GLAAD全國董事會第一位公開的變性聯合主席。[5]
2013年3月24日,GLAAD宣布他們正式放棄了「同性戀者反詆毀聯盟」這個名稱,現在用GLAAD來更準確地反映他們的工作,更名是承諾將雙性戀和跨性別人群納入其全力支持LGBT社區的努力中。[1]
Sarah Kate Ellis是GLAAD現任主席和CEO。[6]Ellis自2014開始擔任主席,在她帶領下GLAAD的收入增長了38%。2015年,Ellis聘請Nick Adams擔任跨性別媒體計劃的主管。[6]
GLAAD發起Together Movement,鼓勵所有人加入來支持受歧視的人,包括女性,穆斯林,移民和LGBTQ+社群的成員。[7]
2010年,GLAAD創立精神日活動。精神日是一年一度的國家行動日,旨在向LGBTQ青年表明,他們並不孤單,因為他們周圍有大量的支持。[8]
2016年,精神日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引人注目的反欺凌運動。[8]
這項運動旨在通過舉辦活動和集會,鼓勵教育工作者採取行動反對欺凌,從而將反欺凌資源帶到世界各地的教室。該活動還創建了一個GLAAD精神日工具包,供課堂使用,有6種語言可供選擇。[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