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古琴譜是用來收錄琴曲樂譜的書籍,也稱古琴指法譜。到1960年代為止,查阜西已發現超過130部琴譜曾經出版,包含超過3360首琴曲,其中有很多在明朝前失傳,很多流傳下來的作品也已經有幾百年無人演奏了。[1]現存有古琴譜150多部,包含3000多首古琴曲。
古琴最早採用文字譜,以文字詳細敘述音高、節奏、指法動作、弦序和徽位這些演奏法。文字譜可能是由戰國時代的雍門周所創製,採用完整的漢字來記錄琴曲的所有細節。現存最早的古琴譜,也是唯一的文字譜為唐代的《碣石調·幽蘭》,原收藏於日本京都西賀茂的神光院,現收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 [2]
文字譜難於使用,晚唐曹柔等簡化文字譜而創製減字譜。減字譜是一種指法譜,將原文字譜的文字改成符號,再將符號組合成「減字」而記錄指法動作、弦序和徽位,而不記錄音高和節奏,因此大大簡化了琴譜。雖然理論上有1070個代表指法的減字,但常用的指法並不多,所以減字譜沿用至今。
現存最早的減字譜為南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收錄的《古怨》琴譜。[3]最早的減字譜集則為明代朱權所編的《神奇秘譜》。[4]
明代以前,琴譜記錄的徽位為相對位置,會出現含糊的「七八日(間)」或「六下」,抑或是寫「十一」。明末虞山琴派徐青山在其《大還閣琴譜》發展出徽分記譜法以記錄按弦位置:兩個徽位間的距離被分為10分,如「七徽六分」、「六徽二分」和「十徽八分」。[5]當時有人把1分劃分成10釐,但並不實用[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