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英語: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以前稱為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是一種肝臟自身免疫性疾病[1] [2] [3] 它是由於肝臟內小膽管緩慢、進行性破壞,導致膽汁及其他毒素在肝臟中積聚(或稱:膽汁淤積)造成的。對肝組織的進一步緩慢損傷可導致瘢痕形成、纖維化,並最終導致肝硬化

Quick Facts 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 同義詞 ...
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
同義詞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Thumb
顯示PBC膽管炎症及損傷的顯微照相,HE染色
症狀膽汁淤積,瘙癢乏力
併發症肝硬化肝衰竭門脈高壓
類型肝硬化autoimmune disease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疾病
分類和外部資源
醫學專科胃腸學, 肝病學
ICD-11DB96.1
ICD-9-CM571.6
OMIM109720、​613007、​613008、​614220、​614221
DiseasesDB10615
MedlinePlus000282
eMedicine171117
Orphanet186
[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Close

常見症狀包括疲倦瘙癢,嚴重時會出現黃疸。患者在發病早期,也許僅有血液檢驗存在異常,而無上述症狀。 [4]

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是一種相對罕見的疾病,大約每3,000-4,000人中有一例。 [5] [6]此病在女性中更為常見,患者中女性與男性的比例為 9:1以上。 [1]

這種疾病不晚於1851年被發現,並於1949年被命名為「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7] 由於肝硬化只是晚期疾病的特徵之一,患者權益倡導組織於2014年提議將其名稱更改為「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 [8] [9]

體徵和症狀

大約80%的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PBC)患者會感到疲勞。這是一種非特異性症狀,可能致使患者身體衰弱,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此病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對此病特異性以及治療方案的探索仍然具有相當的挑戰性。應及時識別和治療可能導致或加重疲勞的合併症,例如抑鬱症、甲狀腺功能減退症、貧血、肥胖或是藥物副作用。皮膚乾燥和眼睛乾澀在患者中也很常見。20-70%的病例中存在瘙癢, [4]並且可以在疾病的任何階段發生。瘙癢與肝臟疾病的進展無關,甚至可能隨著疾病的進展而改善或消失。瘙癢可能影響生活質量和夜間睡眠,因此與患者的疲勞症狀相關。瘙癢的症狀程度通常為輕度至中度;達到重度,或是對藥物治療沒有反應,需要肝移植的情況很少出現。瘙癢的特點是間歇性的,通常夜間更嚴重,夏季好轉。患有更嚴重 PBC的患者可能會出現黃疸(眼睛和皮膚發黃)。 [4] PBC會損害骨密度並增加骨折風險。 [4] 患者膽固醇水平會上升,引發瞼黃瘤英語Xanthelasma(一種眼周皮膚病變)或其他類型的黃瘤。 [10]

PBC最終可能發展為肝硬化。肝硬化又造成了更晚期PBC的一系列併發症:

  • 腹部液體瀦留([[腹水|腹水)
  • 脾臟腫大
  • 食管靜脈曲張
  • 肝性腦病,極端情況下出現昏迷。

PBC患者有時也會表現出相關的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甲狀腺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症候群(高達 80% 的病例)。 [10] [11]

病因

PBC與免疫學相關,被歸類為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是由肝臟小膽管緩慢、進行性性破壞引起的,小葉內膽管和赫林管(肝內小膽管)在疾病早期受累。

大多數 PBC 患者(超過 90%)體內有針對丙酮酸脫氫酶複合物PDC-E2)的抗粒線體抗體AMA)。這是一種在粒線體中發現的酶複合物。對原本AMA 呈陰性的患者使用更敏感的檢測方法,結果通常也會呈陽性。 [12]

患有 PBC 的人也可能被診斷出患有另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風濕、內分泌、胃腸道、肺部或皮膚病。這表明患者的這些疾病具有共同的遺傳和免疫異常。 [11]常見的關聯疾病包括乾燥症候群、系統性硬化、類風濕性關節炎狼瘡甲狀腺功能減退症乳糜瀉[13] [14]

一段時間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遺傳易感性對於PBC的發病十分重要。這方面的證據包括多例PBC病例出現在一個家庭中、同卵雙胞胎均患有該病的,以及 PBC 與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聚集性發病。2009年,加拿大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報告了第一項PBC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的結果。 [15] [16]這項研究揭示了除了HLA區域外,IL12信號轉導的多態性在該疾病的病因學中也很重要,其中尤以IL12A 和 IL12RB2突出。2012 年,兩項獨立的 PBC 關聯研究將相關的基因組區域總數增加到 26 個,其中涉及許多參與細胞因子調節的基因,如TYK2SH2B3TNFSF11[17] [18]

一項涉及2000多名患者的研究發現,基因POGLUT1與PBC似乎相關, [19]這與早期的研究大體一致。這一基因所涉及的蛋白質是一種內質網O-葡萄糖基轉移酶。

一些研究指出,一種環境中存在的革蘭氏陰性菌α-變形菌Novosphingobium aromaticivorans [20]與此病有關。 [21] [22] [23]其中的機制涉及細菌蛋白質與肝細胞粒線體蛋白質之間的交叉反應。編碼CD101的基因也可能與人體對這種疾病的易感性有關。 [24]

對粒線體丙酮酸脫氫酶複合物(PDC-E2)的免疫耐受失效是PBC的主要病因之一。抗原脫落到凋亡小體形成凋亡表位(Apotopes),故而決定了病變的解剖定位。 [25]類似的自身免疫反應也可能作用於其他蛋白質,包括gp210和p62核孔蛋白。 在抗gp210抗體陽性的患者中,其膽管細胞的gp210表達增加,這些蛋白可能與疾病預後有關。 [26]

臨床表現和診斷

目前,大多數患者在無症狀時即被診斷。他們通常是在年度體檢的血液化驗中發現肝功能異常(主要是 GGT 或鹼性磷酸酶升高),從而被轉診至肝病專家處。患有非肝臟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的評估篩查,檢查高膽固醇血症、評估產後瘙癢或未愈的膽汁淤積等,也是診斷此病的常見情況。對PBC的診斷直截了當。明確診斷的基礎是:

抗核抗體缺乏特異性,故無法用於診斷PBC,但對預後有潛在影響。
抗糖蛋白210(gp210)抗體與疾病向終末期肝功能衰竭的進展相關; 抗p62抗體也類似但關聯度不及前者。47%的PBC患者中抗 gp210 抗體陽性。 [27]
抗著絲粒抗體通常與發生門靜脈高壓有關。 [28]
抗 np62 [29]和抗sp100也與PBC相關。

鑑於血清學標誌物的高度特異性,PBC的診斷並不必須進行肝活檢。然而,當患者PBC特異性抗體為陰性,或懷疑共患自身免疫性肝炎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時,肝活檢仍然有必要。肝活檢可用於對患者的肝臟纖維化,以及膽管減少程度進行分期。肝活檢也適用於存在其他肝外合併症的患者。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