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顧誠所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明史》是中國歷史學家顧誠的代表作之一,1997年付梓。
《南明史》全書記載自崇禎十七年(1644年)大順軍陷北京至康熙三年(1664年)夔東十三家進攻重慶之役最後敗亡為止的南明史蹟。南明史一書有諸多創新見解,例如歷史界普遍認定李自成入北京後即迅速腐敗的說法,顧誠以為「說李自成等大順軍領導人因驕致敗,是指他們目光淺短,驕傲輕敵,而決不能解釋為他們驕奢淫逸。」他還認為歷史上沒有李岩這個人。被史家稱譽的史可法卻被顧誠貶低,顧誠認為史可法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經營一年有餘的揚州城,清軍只用了一天時間即告占領[註 1]。清軍入關後由於一連串的暴政,如圈地令、投充法,使得漢人大力反彈,也使得大順軍、大西軍、南明政權三方面合作,共同抵制清軍,使南明再能延續二十年的政權。本書提到了錢謙益、李之椿、顧炎武、張名振、張煌言等人的復明行動。南明史一書亦證實,南明並非反攻無望,李定國在張獻忠死後隨孫可望佔據雲南,多次重挫清軍,並取得靖州大捷、桂林大捷、衡陽大捷,鄭成功部隊也先後取得江東橋大捷、崇武大捷、海澄大捷、泉州大捷、護國嶺大捷。李定國更主動策劃聯合鄭成功會師,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已死,第一代的大清戰將大部凋零,戰力大不如前,似有可為[註 2]。但南線的鄭成功私心自用,一再拖延會師廣東,造成李定國功虧一簣。北線的孫可望野心太大,企圖篡位,使得「此機一失,南明再無復興之望」。之後西南戰場的磨盤山血戰和東南戰場的廈門大捷只是南明軍隊的迴光返照了。
順治十一年(1654年)可謂「明清相爭關鍵的一年」,清兵入關時,生產方式原始落後,兵力非常有限,光靠八旗兵根本不可能征服全國,他們必須勾結漢族的地方士紳,坐收漁翁之利,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山西晉商就是由此崛起,亦因清朝的滅亡而迅速沒落。至於南明失敗的主因是內部矛盾重重、勾心鬥角,嚴重分散、抵消了抗清力量。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