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人種,是二十世紀前半葉時對歐洲白色人種分類中的一支的表述。分布於斯堪地那維亞諸國、波羅的海沿岸諸國、波羅的海三國冰島德國北部、英國愛爾蘭荷蘭法國北部、比利時波蘭北部、東歐部分地區及俄羅斯西北部,也曾經分布於格陵蘭(紐芬蘭),語言分屬日耳曼語族波羅的語族。而日耳曼人則是起源於日德蘭半島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南部的北歐人,後遷徙至中歐[1]北歐人種大多擁有亮色髮色(典型為金髮),窄頭型顱型,亮色眼睛色彩(典型為藍色),直挺的鼻子,白皮膚與較高的身高。他們的心理特徵被認為是誠實、公平、競爭精神、天真、矜持和個人主義。[2][需要較佳來源]

Thumb
丹麥人,北歐人種。
《Man, Past and Present》(1899年),Augustus H. Keane著。

歷史

Thumb
英格蘭薩塞克斯郡英格蘭人,北歐人種。《The Races of Man》(1900年),約瑟夫·德尼克英語Joseph Deniker著。

他們在羅馬帝國和中世紀早期被當作蠻族(維京人),在文藝復興後才有人注意他們。

美國人類學家威廉·里普利英語William Z. Ripley在其著作《歐洲的人種》(1899年) 中定義了「條頓人種」(北歐人種前稱)。他將歐洲人種分為三個主要分支:條頓人種、阿爾卑斯人種和地中海人種。根據里普利的說法,條頓人種居住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諸國、法國北部、德國北部、波羅的海諸國和東普魯士波蘭北部、俄羅斯西北部、英國愛爾蘭以及中歐東歐的部分地區,其特徵是淺色頭髮、皮膚白皙、淺色眼睛、身材高大、鼻子窄高和體型修長。[3]里普利推廣了歐洲三種高加索人種分支的觀點。里普利對歐洲種族的劃分依賴於各種人體測量數據,但特別關注頭顱指數和身高。

Thumb
北歐人種類型的愛爾蘭人。1873年大不列顛和愛爾蘭人類學學會著。

19世紀開始因為大英帝國崛起而受到推崇(反法同盟擊敗法蘭西帝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征服印度、鴉片戰爭擊敗清帝國克里米亞戰爭擊敗俄羅斯帝國,全都發生在19世紀。),德國和荷蘭、丹麥、瑞典等其餘國際地位無足輕重的北歐小國也受惠於大英帝國。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流行的看法是,北歐日耳曼人是優等人種,因為他們在寒冷的氣候中進化,迫使他們發展出高等生存技巧,在現今時代表現為熱衷於擴張和冒險。另外,相對於非洲的溫暖氣候,自然選擇在寒冷的北部以更快的速度、更徹底地淘汰體格軟弱和低智力的個體。大日耳曼主義者還論證,如果動物在體能和智力上適應其所在地氣候,那麼人類也是如此。這些思想得到當時的人類學家和心理學家的全力支持,其中包括著名生物學家托馬斯·赫胥黎

Thumb
德國人,北歐人種。《The Racial Elements of European History》(1927年),漢斯·F·K·甘瑟英語Hans F.K. Günther著。

亞瑟·德·戈比諾的《人種不平等之探源》(1853年至1855年)和瓦謝·德·拉普熱英語Georges Vacher de Lapouge之「人類社會學」是19世紀時期種族主義理論歷史的里程碑。他們提出了在白色人種以下的種族,如雅利安人種等,將雅利安人種塑造成高貴和文明的化身,宣揚並且誇大雅利安人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戈比諾認為,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包括古埃及中國墨西哥秘魯文明都是由雅利安人所建立的,同時只有白人才是人類始祖亞當的後代。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種族主義在歐美達到最高點,20世紀上半葉北歐人種被納粹視為雅利安人種中最純種的後裔,是世界的主宰種族。納粹德國的黨衛隊就只徵集北歐人種入伍,但在二戰時有許多阿爾卑斯人種被納粹黨認定為北歐人種,從而應徵入伍[來源請求]。最終造成了納粹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對猶太人羅姆人系統性的滅絕屠殺。二戰種族主義受到批判,他們不再被刻意劃出。

種族理論

Thumb
來自丹麥日德蘭半島丹麥人,屬於北歐人種繩紋器類型(原始北歐人種)。
Thumb
比利時弗拉芒人,北歐人種波雷比類型和阿爾卑斯人種所產生的混合類型,此類型為介於北歐人種與阿爾卑斯人種之間的中間類型,被歸類為亞北歐人鍾。

人類學家卡爾頓·S·庫恩英語Carleton S. Coon 在其1939年出版的著作《歐洲人種》一書中將北歐人種細分為三種主要類型,繩紋器類型(Corded)、多瑙河類型(Danubian)和哈爾施塔特類型(Hallstatt),此外還有新多瑙河類型(Neo-Danubian)以及被舊石器時代晚期居民或阿爾卑斯人種混合改變的各種北歐人種類型。[4][5][6]在「遠離目前北歐人種集中的西北部歐洲中心的地方」所發現的類型被庫恩確定為形態上符合北歐人種類型的北歐人種,稱為特異型北歐人種(Exotic Nordics)。[7]

遺傳學

Thumb
來自瑞典瑟德港瑞典人,北歐人種繩紋器類型(原始北歐人種)。

在現代遺傳學基因研究的最新成果中,一般將Y染色體單倍型類群I,與自末次冰盛期之前就居於本地的歐洲人相關[8],其中Y染色體單倍型類群I1北歐日耳曼人相關[9][10]。它現在出現在大約40%的冰島男人,40%–50%的瑞典男人,40%的挪威男人,和40%的丹麥男人中,在德國北部和英國東部的特定地區出現的峰值高於30%。[11]

Thumb
Y染色體單倍型類群I的分佈。 Y染色體單倍型類群在歐洲的分佈。

學者一般將假定的原始印歐人Y染色體單倍型類群R1a1相關聯,在歐洲主要出現在東歐中歐。在歐洲還有與其親緣最近的Y染色體單倍型類群R1b,在新石器時代隨農耕技術而從近東傳入[12][13],與西歐凱爾特人相關。它們二者合起來,現在出現在超過40%的瑞典男人,超過50%的挪威男人,60%的冰島男人,60–70%的德國男人,和50%–70%的英國荷蘭男人中。[11]

Thumb
Y染色體單倍型類群R1b的分佈。 Y染色體單倍型類群R1a1的分佈。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