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堵車站

位於台灣基隆的鐵道車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八堵車站

八堵車站位於臺灣基隆市暖暖區,為臺灣鐵路公司縱貫線宜蘭線鐵路車站。本站也是縱貫線(西部幹線)和宜蘭線(東部幹線)的分歧站。將與計畫中的基隆捷運提供轉乘服務。

快速預覽 八堵車站Badu StationPatu(?-2003年)Hatto[1](1899年-1945年), 位置 ...
八堵車站

Badu Station
Patu(?-2003年)
Hatto[1](1899年-1945年)
Thumb
位置 臺灣
基隆市暖暖區
八南里八堵路142號
地理座標25°6′30.01658″N 121°43′44.60524″E
車站類別台鐵車站
營運者臺灣鐵路公司標誌 臺灣鐵路公司
途經路線台灣鐵路 縱貫線宜蘭線
距離距離基隆端3.7公里
車站構造
站體類型平面車站
月台島式月臺一座、側式月臺兩座
其他資訊
車站編號0920
電報碼ㄅㄉ
車站等級二等站
歷史
啟用日期縱貫線:1899年7月20日
舊稱八堵火車碼頭(舊稱,在今七堵車站)
八堵假乘降場、八堵停車場
營運資訊
乘客數量
4,424[2]
排行第58名(2023年)
鄰近車站
上一站 臺灣鐵路 下一站
三坑
2.4km
縱貫線
距離基隆3.7km
七堵
2.3km
直通至縱貫線 宜蘭線
起點
暖暖
1.6km
位置
Thumb
關閉
Thumb
八堵車站剪票口與便利商店
Thumb
八堵車站售票口
Thumb
八堵火車站弧形月臺
Thumb
八堵車站燈箱
Thumb
台鐵八堵車站連接一.二.三月台的人行地下道
Thumb
八堵車站第一月台公共廁所
Thumb
八堵車站員工藝廊,位於第一月台公布欄

歷史

  • 清代末期即已設置「八堵火車碼頭」,不過實際上位於今日七堵車站的前站。
  • 1899年7月20日:設立「八堵假乘降場」(日語:八堵-はっと-はつと- Hatto- ?[註 1])。[3]
  • 1902年6月1日:改稱為「八堵停車場」。
  • 1919年5月5日:瑞芳-八堵段通車,本站成為分歧站。
  • 1947年:發生八堵車站事件
  • 1951年1月17日:木造站房重建完工。
  • 1979年7月起,西部幹線完成鐵路電氣化後,但宜蘭線在內的東部幹線仍未電氣化,不少橫跨東、西線的列車會在此站更換火車頭,直到2003年7月宜蘭線北迴線 完成電氣化為止。
  • 1984年7月31日:遷入臨時站房。
  • 1985年:木造站房拆除。
  • 1986年:水泥磚造站房完工。
  • 1994年:二二八紀念碑完工。
  • 2007年1月21日:新建七堵車站全面啟用,本站不再停靠對號列車,原本停靠之對號列車改停靠七堵車站。
  • 2007年5月8日:因地方民意要求及時任基隆市立法委員謝國樑爭取下,部份對號列車恢復停靠本站並取消停靠七堵車站,亦有部分對號列車2站均停靠。
  • 2008年5月15日:由一等站降為二等站。

車站站長

  • 楊韶平(?~民國110年6月30日)
  • 方建隆(民國110年7月1日~迄今)

車站概要

目前為二等站。在過去由基隆站發車或到達的部分區間車,會經過本站至七堵折返與東部幹線直通運轉,但目前已無如此運轉的車班。東部幹線有部分下行和上行對號列車會在本站停靠。1979年起,西部幹線完成鐵路電氣化後,但宜蘭線及東部幹線仍未完成電氣化之前,不少橫跨東、西線的列車會在此站更換火車頭。本站為平溪線列車始發站及終點站(不經八斗子站海科館站)。

本站曾為了減少月台曲度而經改建過,將整個站場北移。原本東部幹線宜蘭線的實際定義起點為基隆車站,並經由八堵折返向東部延伸,但由於站內軌道已修改,折返點改往七堵。原本基隆至八堵間的東部幹線專用路軌,也改為與縱貫線共用。

本站為唯一三等站以上的車站中無辦理行車業務的車站(因豐田車站已降格為簡易站,故八堵車站成為臺鐵唯一)。

本站為避免與通往基隆車站,造成旅客的困擾,僅在第三月台是由基隆通往台北或是抵達基隆車站專屬月台,在第二月台有圍籬避免旅客誤上錯車,是目前台鐵少數的月台設置方式。

知名歌手蕭煌奇主唱歌曲「末班車」以本站為MV主要拍攝地點。

車站構造

平面車站,島式月臺一座(西部幹線)、側式月臺兩座(東部幹線)。 實際上第二月臺及第三月臺相夾同一股道,但是第二月臺B側封閉不開放。且第二、三月台高度有落差,即使第二月臺B側開放亦無法正常使用。

  • 八堵車站軌道配置圖:

Thumb

月臺配置

1 1   東部幹線(逆行) 七堵南港臺北 方向
  平溪線 (逆行到達) 到達
  東部幹線(逆行通過) 不靠站通過
2 2   東部幹線(順行通過) 不靠站通過
  平溪線 (順行發車) 三貂嶺十分菁桐 方向
  東部幹線(順行) 瑞芳雙溪頭城 方向
3 3A   西部幹線(逆行) 百福五堵汐止 方向
4 3B   西部幹線(順行) 三坑基隆 方向

利用狀況

根據2023年資料,本站每日旅運量約為4,424[2],在台鐵各站中排行第58名。

更多資訊 -2000年, 年 ...
-2000年
年間 1日平均
上車 下車 上下車 來源 上車 上下車
1975 1,336,648 1,108,425 2,445,073 [4] 3,662 6,699
1976 1,200,967 1,033,052 2,234,019 [5] 3,281 6,104
1977 1,040,093 834,144 1,874,237 [6] 2,850 5,135
1978 沒資料
1979
1980 1,129,497 1,152,672 2,282,169 [7] 3,086 6,235
1981 955,203 964,860 1,920,063 [8] 2,617 5,260
1982 839,732 870,976 1,710,708 [9] 2,301 4,687
1983 867,978 915,266 1,783,244 [10] 2,378 4,886
1984 738,424 818,159 1,556,583 [11] 2,018 4,253
1985 715,164 758,954 1,474,118 [12] 1,959 4,039
1986 727,892 761,224 1,489,116 [13] 1,994 4,080
1987 744,748 794,842 1,539,590 [14] 2,040 4,218
1988 774,296 812,397 1,586,693 [15] 2,116 4,335
1989 716,631 749,668 1,466,299 [16] 1,963 4,017
1990 763,722 810,211 1,573,933 [17] 2,092 4,312
1991 1,086,376 1,182,030 2,268,406 [18] 2,976 6,215
1992 896,266 997,850 1,894,116 [19] 2,449 5,175
1993 980,268 1,087,737 2,068,005 [20] 2,686 5,666
1994 1,153,655 1,223,212 2,376,867 [21] 3,161 6,512
1995 1,342,248 1,250,151 2,592,399 [22] 3,677 7,102
1996 1,318,979 1,241,261 2,560,240 [23] 3,604 6,995
1997 1,399,647 1,320,784 2,720,431 [24] 3,835 7,453
1998 1,371,829 1,278,292 2,650,121 [25] 3,758 7,261
1999 1,547,077 1,418,958 2,966,035 [26] 4,239 8,126
2000 1,621,275 1,711,368 3,332,643 [27] 4,430 9,106
關閉
更多資訊 2001年-, 年 ...
2001年-
年間 1日平均
上車 下車 上下車 來源 上車 上下車
[註 2]2001 1,440,124 1,526,145 2,966,269 [29] 4,080 8,403
2002 1,385,928 1,470,307 2,856,235 [30] 3,797 7,825
2003 1,292,241 1,341,179 2,633,420 [31] 3,540 7,215
2004 1,325,626 1,330,012 2,655,638 [32] 3,622 7,256
2005 1,300,232 1,311,010 2,611,242 [33] 3,562 7,154
2006 1,352,153 1,279,727 2,631,880 [34] 3,705 7,211
2007 937,391 953,706 1,891,097 2,568 5,181
2008 982,563 965,421 1,947,984 2,685 5,322
2009 979,450 961,851 1,941,301 2,683 5,319
2010 967,471 936,157 1,903,628 [35] 2,651 5,215
2011 1,016,663 982,963 1,999,626 [36] 2,785 5,478
2012 1,073,773 1,038,236 2,112,009 [37] 2,934 5,771
2013 1,121,663 1,063,512 2,185,175 [38] 3,073 5,987
2014 1,082,382 1,006,092 2,088,474 [39] 2,965 5,722
2015 998,356 923,401 1,921,757 [40] 2,735 5,265
2016 1,056,428 976,827 2,033,255 [41] 2,886 5,555
2017 967,084 854,638 1,821,722 [42] 2,650 4,991
2018 901,970 819,631 1,721,601 [43] 2,471 4,717
2019 902,833 829,226 1,732,059 [44] 2,474 4,745
2020 786,748 726,505 1,513,253 [45] 2,150 4,135
2021 618,064 577,510 1,195,574 [46] 1,693 3,276
2022 687,886 638,950 1,326,836 [47] 1,885 3,635
2023 841,176 773,569 1,614,745 [48] 2,305 4,424
關閉

註釋

資料來源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