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法僧(455年—537年10月21日),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北魏宗室、官員,曾在525年短暫自立為帝。後投降南梁

生平

元法僧是魏道武帝拓跋珪的玄孫,陽平王拓跋熙的曾孫,淮南靖王拓跋他的孫子,拓跋鍾葵之子。自太尉行參軍轉任通直郎,寧遠將軍,司徒·司馬掾,龍驤將軍,益州刺史。元法僧素無才幹,又貪婪暴虐,喜殺戮。515年,元法僧代替傅豎眼作益州刺史,王賈諸姓,州內人士合境皆反,梁武帝蕭衍遣益州刺史鄱陽王蕭恢、大將張齊率眾進攻益州,元法僧派他的兒子元景隆帶兵抗擊張齊,元景隆大敗。516年,傅豎眼復職,才擊敗張齊的梁軍。徵拜光祿大夫,出任平東將軍、兗州刺史,轉安東將軍、徐州刺史。

元法僧依附權臣元乂,元乂被殺後,孝昌元年(525年)正月十五庚申,元法僧殺行台高諒中書舍人張文伯安東長史元顯和,在彭城謀反,自稱皇帝,年號天啟。北魏發兵討伐,元法僧便派他的兒子元景仲梁朝投降。梁武帝派散騎常侍朱異為使去見元法僧,又任命宣城郡太守元略為大都督,令元略與將軍陳慶之等人率兵接應。

北魏安樂王元鑒率兵討伐元法僧,在彭城南擊敗元略,元略與幾十名騎兵逃入城中。元鑒大意,被元法僧擊敗,單人匹馬逃去。正月廿九甲戌,梁朝任命元法僧為司空,封始安郡公,很快改封宋王。三月廿五己巳,梁朝任命元景隆為衡州刺史,元景仲為廣州刺史。梁武帝召元法僧及元略回建康,元法僧驅趕彭城官民萬人南渡。

532年正月初一,梁武帝任命元法僧為太尉。二月壬寅,太尉元法僧為東魏王,想讓他回到北朝,兗州刺史羊侃為軍司馬,與元法僧同行[1][2][3]。之後,梁武帝聽說北魏朝廷已經安定,十二月廿一,再次任命太尉元法僧為郢州刺史,大同二年(536年)四月廿五梁武帝任命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元法僧為侍中、太尉,領軍師將軍,大同三年閏九月甲子(537年10月21日),元法僧去世,虛歲八十三[4]諡號襄厲王[5]

家庭

兄弟

  • 元法壽,北魏平東將軍、光祿大夫

兒子

  • 元景隆,南梁使持節、都督廣越交桂等十三州諸軍事、征南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彭城王
  • 元景仲,南梁左衛將軍、廣州刺史、平昌郡王

延伸閱讀

[]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梁書·卷39》,出自姚思廉梁書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