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迪·阿敏·達達斯瓦希里語Idi Amin Dada,1925年5月17日—2003年8月16日)[2],第3任烏干達總統,1971年—1979年在任。1946年阿敏加入英國殖民地單位英王非洲步槍團英語King's African Rifles,並部署至肯亞烏干達。在烏干達獨立後,阿敏在烏干達陸軍中升至少將軍階,成為其總司令,並於1971年1月軍事政變英語1971 Ugandan coup d'état中罷黜米爾頓·奧博特,奪取政權。作為國家元首的阿敏將自己的軍階進一步提升為元帥。

Quick Facts 伊迪·阿敏 Idi Amin, 第3任烏干達總統 ...
伊迪·阿敏
Idi Amin
1973年的伊迪·阿敏
第3任烏干達總統
任期
1971年1月25日—1979年4月11日
副總統穆斯塔法·阿德里西
前任米爾頓·奧博特
繼任尤沙夫·盧萊
個人資料
出生伊迪·達達
Idi Dada

1925年5月17日
 烏干達保護國科博科英語Koboko
逝世2003年8月16日(2003歲—08—16)(78歲)
 沙烏地阿拉伯麥加省吉達
國籍 烏干達
配偶
  • 瑪里亞姆(離異)
  • 凱伊(離異)
  • 諾拉(離異)
  • 瑪蒂娜(離異)
  • 莎拉·科約拉巴英語Sarah Kyolaba
(離異)
兒女43名子女[1]
宗教信仰伊斯蘭教
軍事背景
效忠
服役
  • 英國陸軍(1946-62年)
  • 烏干達陸軍(1962-79年)
軍階
  • 中尉(英國)
  • 元帥(烏干達)
部隊英王非洲步槍團英語King's African Rifles(1946-62年)
參戰
Close
烏干達軍事強人伊迪·阿敏

阿敏統治下的烏干達人權侵害,政治迫害種族迫害草率處決法外處決裙帶政治政治腐敗及經濟管理不當問題均頗為嚴重。國際觀察組織及人權組織估計在其治下被殺害的人數達100,000[3]至500,000[4]

當政初期阿敏政策較親西方,並獲得以色列的支持,但後期逐漸轉向利比亞穆安瑪爾·格達費)、薩伊蒙博托·塞塞·塞科)、蘇聯東德陣營[5][6][7]。1975年阿敏當選非洲統一組織泛非主義組織,推動非洲國家團結協作)主席[8]。1977年至1979年間,烏干達亦為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成員[9]。美國中央情報局支持阿敏,為其軍隊提供炸彈及其他軍需,並援助其在烏干達的軍事行動。[10]1977年,英國同烏干達斷交,阿敏宣布其擊敗了英國,並在其頭銜後增添「CBE」,指代「大英帝國征服者」。烏干達廣播電台此後宣稱其完整頭銜為「終身總統及元帥哈只·伊迪·阿敏·達達博士閣下,VC,DSOMC,CBE」[4]

烏干達國內的不滿情緒及阿敏對坦尚尼亞卡蓋拉區的覬覦導致了1978年烏坦戰爭的爆發。戰爭宣告了阿敏八年統治的終結,阿敏本人也逃亡利比亞,後轉移至沙烏地阿拉伯並於此度過餘生,2003年8月16日過世。

生平

阿敏的出生年有爭議:他自稱於1926年在烏干達西北部科博科英語Koboko附近的小村出生,但也有消息為1925年坎帕拉出生[註 1]。阿敏是卡夸族英語Kakwa people人,父親篤信伊斯蘭教(原信天主教,1910年代改信伊斯蘭教),母親為與卡夸族有著血緣關係的盧格布拉族英語Lugbara people人。

阿敏自幼喪父,隨母到處流浪,其母在甘蔗種植園打過工。16歲時,阿敏皈依伊斯蘭教。17歲時,在金賈的英國殖民軍隊中幫廚。開始時,他什麼活都得做。他孔武有力,身高1.93米,體重112公斤,強壯如牛,飯量驚人,一個人能頂兩個人。

阿敏幼時家貧,只上過四年小學,為半文盲,曾經是拳擊冠軍,後來加入軍隊,服役於英國殖民政府的非洲步槍隊。阿敏引起上級的注意是在1951至1952年的戰鬥中。當年非洲軍團進入肯亞作戰,作為非洲人,他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和地理、地貌氣象等條件,他能準確地識別方向,準確地判定對手的行動路線和可能採取的行動。他親自參加了戰鬥,打死了游擊隊員。為了節省子彈,他用拳頭對付敵人,這一切被自己的軍官看在了眼裡。初期由於身體強壯、為人機敏而得以升遷,後在清剿茅茅叛亂有功,獲得進階,並在烏干達推翻國王弗雷蒂獨立時,獲得當時總理奧博特的信任,總攬軍權。1966年,阿敏獲得准將軍銜,成為烏干達武裝力量副總司令。其間出兵援助剛果,偷運大量黃金象牙,中飽私囊。然而奧博特此時實施對外國人(主要是英國籍前殖民者)擁有的大地產實施國有化,激怒了英國政府。英國情報機關以奧博特親共產黨為理由,培養阿敏勢力,鼓勵其上台奪權,二人矛盾加深並由於其他原因,加之軍隊支持,1971年1月25日,趁奧博特總統出國訪問之機,阿敏發動軍事政變,自封為總統。為了對付前總統奧博特的支持者,阿敏使用了極為恐怖的手段。

下台及流亡

他在烏坦戰爭失敗後被迫下台流亡,攜同四個妻子、數名情婦以及二十多名子女到利比亞後開始其流亡生活。由於他的保鑣跟當地警察發生衝突,阿敏被迫離開,先短暫至伊拉克,後定居在沙烏地阿拉伯,2000年曾接受美國記者採訪。

去世

他在2003年7月18日因高血壓送至沙烏地阿拉伯吉達市的費薩爾國王專家醫院,最後因病引致多重器官衰竭,於2003年8月16日在該醫院去世(該醫院曾在7月21日發佈他已陷入深度昏迷的消息),享年78歲,去世幾小時後即在當地下葬。阿敏一生中共有妻子13名,並育有子女54名,多居於美國和歐洲

相關媒體

Thumb
阿敏將軍的諷刺畫Edmund S. Valtman

阿敏的生平被拍攝成為電影《最後的蘇格蘭王》。而戲中飾演阿敏的福里斯特·惠特克榮獲2006年度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成為奧斯卡史上第4位黑人金像影帝。電影是根據吉爾斯·佛登英語Giles Foden的一本同名傳記改編。

阿敏的角色亦在以下電影中出現:

  • 伊迪·阿敏·達達》(1974年)–法國製片巴比·舒路達英語Barbet Schroeder導演的紀錄片
  • 偷襲安特比英語Raid on Entebbe (film)》(1977年)–有關恩德培行動的電影;由耶佛·哥圖飾阿敏。
  • 突襲烏干達機場英語Victory at Entebbe》(1976年)–有關恩德培行動的電視電影;由Julius Harris扮演阿敏。
  • 霹靂行動英語Mivtsa Yonatan (film)(1977年)–有關恩德培行動的以色列電影;由Mark Heath飾阿敏。
  • 伊迪·阿敏之興衰》(1980年)–An exploitation film recreating Idi Amin's atrocities;由Joseph Olita扮演阿敏。
  • Mississippi Masala》(1991年)–有關一個印度裔家庭因阿敏的反亞洲人政策而被趕出烏干達後的經歷;Joseph Olita再次飾演阿敏。
  • 恩德培行動》(7 Days in Entebbe)(2018年)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