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將軍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五十三將軍廟位於臺灣臺南市鹽水區,舊稱五十三將軍忠義烈祠,主祀張大主帥(張榮森)[1]。該廟原是陰廟性質的有應公廟,供奉道光十二年(1832年)張丙事件中陣亡的53名官兵,1999年因神明指示要雕金身之故,該廟轉變成近似角頭廟的陽廟[1]。
該廟廟前的空地為鹽水牛墟的舉辦地點,每月逢1、4、7的日子為墟市日[2]。
沿革
道光十二年十月初一(1832年11月22日),臺灣南部發生了張丙事件[1][3]。在首日張丙等人攻打鹽水港佳里興巡檢後,十月七日(11月28日)黃番婆等人又攻打鹽水港,守備張榮森被殺[1][3]。後來臺灣鎮總兵劉廷斌將陣亡者收埋在鹽水城東門外,且命清軍每逢十月初七時前往悼祭[1]。這些陣亡的官兵,即是廟名的「五十三將軍」[1]。
最初僅立碑紀念,後來才建小祠,是為「五十三將軍忠義烈祠」[1]。而祭祀活動,則從清朝延續下來,日治時期時新營郡郡守或鹽水街街長也會前來致祭(有時是派代表參加)[1]。
二次大戰後,有馮金旺等16人整理添土立碑舊地[1]。而祭祀活動則由鹽水鎮鎮長主祭,陳宗能、吳棋耀、林清玉、陳行昌等鎮長皆親自參加,但在陳行昌之後的鎮長就不是每年都會前來主祭[1]。民國五十三年(1964年)有馬亞火等62人增建拜亭、圍牆,並美化周邊環境[1]。
民國七十一年(1982年)祠方向地主購買今之廟地建廟,並進行撿骨[1]。最初這些遺骨被放在壓克力盒內,擺放在供桌之下[1]。廟後南榮技術學院某教官得知,以「遺骨不可見天日」為由建議廟方妥為處理[1]。後來廟方便將遺骨安置在「狗將軍」之後[1]。民國八十八年(1999年)神明以手轎指示要「妝金身」,據說當夜還「現身」給該廟委員陳萬居看,後來陳萬居便以此形象請人雕刻神像[1]。該廟也因而從陰廟轉變成陽廟[1]。
祀神
五十三將軍廟之主神張大主帥,乃當年被殺的北路協守備張榮森,其神像為烏臉烏鬚,另有綠臉紅鬚的二主帥與花臉烏鬚的三主帥[1]。此外廟中還供奉有清德醫神(據說是營鎮的軍醫)與福德正神,另有6位「狗將軍」(象徵營鎮之義犬),1大6小,除1位是金色的,其他的均是黑色[1]。
傳說
據說曾有人在晚上在附近見到一列穿著清朝服裝的官兵在操練,使得過去附近居民大多不敢在晚上單獨經過這裡[1]。此種故事情節,為有應公廟常見的典型故事[1]。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