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華民國1980年代後參與國際運動賽事以及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學校運動會所用的代表旗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梅花旗為中華民國1980年代後參與國際運動賽事以及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學校運動會所用的代表旗幟,因外型為梅花而得名。該形式最早出現於1981年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與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制定的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會旗,其後衍生了若干基於奧會會旗的運動賽事用旗。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6年5月3日) |
1976年,中華民國奧會因堅持「名、旗、歌」三者不可缺一而退出蒙特婁奧運。1979年10月,基拉寧在名古屋執委會中決議中華奧會更名,並提出不同的旗徽,送執委會核定。當時《奧林匹克憲章》規定,國家奧會必須使用國旗、國歌。中華民國方面遂向國際法院提出告訴,瑞士洛桑國際法院裁定名古屋決議案為政治決定,與奧林匹克憲章相抵觸。1980年2月國際奧會在寧靜湖冬季奧運期間舉行的第82屆年會上,修改《奧林匹克憲章》相關條文,將各國國家奧會使用「國家名稱」及「國旗」、「國歌」參加奧運會之規定改為使用「代表團」之名稱及旗、歌參加奧運會。1981年3月23日,中華奧會主席沈家銘與國際奧會主席薩瑪蘭奇在洛桑國際奧會總部簽訂了《國際奧會與中華臺北奧會協議書》,即《洛桑協議》。協議中規定,中華台北奧會提送會旗與會徽樣式,並經國際奧會核定在案。[7]
中華奧委會會徽 | |
---|---|
版本 | |
1979年前中華民國奧會使用的梅花形會徽 | |
細節 | |
使用者 | 中華臺北 |
中華帕拉林匹克總會會徽 | |
---|---|
細節 | |
使用者 | 中華臺北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