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注音符號中的聲母之一,字形取自「突」的古字「𠫓」,發音則取官話「突」字的聲母。《說文解字》:「𠫓:不順忽出也。從到(倒)子。」

More information 注音符號灰底不用於國語官方注音;每格次行爲萬國音標, 聲母 ...
注音符號
灰底不用於國語官方注音;每格次行爲萬國音標
聲母
發音
方式
塞音 擦音
全清 次清 全濁 次濁
重脣
/p/

/pʰ/

/b/

/m/

/β/
輕脣
/f/

/v/
舌尖
/t/

/tʰ/

/d/

/n/

/ɫ˭~ɫʰ/

/l/
軟齶
/k/

/kʰ/

/ɡ/

/ŋ/

/x/

/ɣ/
脣軟齶
/kʷ/

/kʷʰ/

/ʔ/

/h/

/ɦ/
舌冠
/tɕ/

/tɕʰ/

/dʑ/

/ɲ~ȵ/

/ɕ/

/ʑ/
翹舌
/tʂ/

/tʂʰ/

/dʐ/

/ʂ/

/ɻ~ʐ/
平舌
/ts/

/tsʰ/

/dz/

/s/

/z/
介母、高元音
部位
普通
/i~j/

/y~ɥ/

/ɨ/

/ɯ/

/u~w/
鼻化
/ĩ/

/ũ/
韻母
單韻
/a/

/ã/

/ɐ/

/o/

/ɔ/

/ɔ̃/
複韻
/ai/

/ei/

/au/

/ou/
鼻韻
/m̩/

/am/

/ɔm/

/n̩/

/an/

/ɔn/

/ŋ̩/

/aŋ/

/ɔŋ/
韻尾
/p̚/

/t̚/

/k̚/

/ʔ̚/
其他
聲調
官話 ˉ ˊ ˇ ˋ ˙
客閩 ˪ ˫
Close

「ㄊ」的發音為送氣清齒齦塞音//,不過單講「ㄊ」這個符號時通常會發為「ㄊㄛ」或「ㄊㄜ」。

漢語拼音通用拼音粵拼中對應的為〔t〕,威妥瑪拼音中為〔tʻ〕,臺羅拼音馬拼則為〔th〕。

相關變體

在注音符號的擴充版本閏音符號中,增加了「」(),為縮小版的「ㄊ」,寫在韻母元音後,用於齒齦入聲(//)。此符號在臺灣方音符號中寫作「ㆵ」(),見條目。方音注音符號則「」與「」皆有使用,視乎該地區的標註習慣。

閏音符號還有「」號,為送氣清捲舌塞音/ʈʰ/,用於咸陽話「昌」之聲母。

字形辨正

現在ㄊ的寫法
1932年ㄊ的寫法
1949年ㄊ的寫法
Thumb
ㄊ過往寫作四筆時的筆順

「ㄊ」早期寫作四筆,在「〦」的下方寫上「厶」,寫成「」的樣子[1][2][3][4]。今天寫作三筆,先寫一橫,再把「厶」形橫亘在一橫之上,作「」形。

編碼與拼音

More information 字元, 圖檔 ...
字元 圖檔 編碼 國際音標 漢語拼音 威妥瑪拼音 臺羅拼音 通用拼音 粵拼 馬拼 拉丁苗文
Unicode Big5 GB 2312
U+310A A379 A8CA t th t t th t
未收錄 未收錄 未收錄 -t -t -t -t
未收錄 未收錄 未收錄 ʈʰ
Close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