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郡中国名。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置[1]

建置沿革

汉代

西汉时郡治不详,或云西陵(县治在今武汉市新洲区一带),或云安陆(县治在今云梦县[2]东汉治西陵,属荆州刺史部。西汉末年,江夏郡领十四县:西陵、竟陵、西阳、襄、邾、轪[3]、鄂、安陆、沙羡、蕲春、𫑡、云杜、下雉、锺武。东汉时省襄、锺武二县,增置平春县、南新市县[4]

建安年间,权臣曹操攻打荆州牧刘表,夺取了江夏郡的一部分[5]。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手下江夏太守黄祖孙权所杀,孙权占据江夏南部[6]。同年曹操平定荆州诸郡,占据荆州北部,自此两家瓜分荆州南北。

三国

东汉末年时,江夏郡分属两国,曹操领有江夏郡北部的襄、蕲春、北新市、𫑡、西阳、轪、邾、安陆,孙权则领有江夏郡南部的西陵、南新市、竟陵、鄂、沙羡、云杜、下雉、锺武。三国鼎立后,孙权数度伐魏,攻取了江夏北部的蕲春、安陆、石阳,240年夺取邾并于次年筑城[7]建立后,羊祜任荆州刺史,重新占据夏口北岸,孙吴在江夏郡的领地压缩回沔口周边的临江狭窄地带。晋于太康元年(280年)灭吴,江夏郡移治安陆,改吴国所置江夏郡为武昌郡

异说

  • 后世研究注者谢锺英个人认为,孙权攻江夏郡只取得其同年析置的蕲春郡,并以刘表命长子刘琦继任江夏太守作为引证,所以江夏没有被孙权攻占[8]。而且认为刘琦万人留镇夏口,江夏全境属于刘琦所有[9]。赤壁之战后,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刘琦死后由其手下推刘备继任,江夏郡南岸的沙羡、鄂县、下雉等地被孙权占领,这个时候孙权才有江夏[10]。谢锺英论点与史书记述相反,史书则记述208年孙权数伐黄祖已得江夏南部,而当时刘琮投降曹操平定荆州诸郡,刘琦不可能如谢锺英所说拥有江夏全境。刘备与刘琦一同奔到夏口北,由于曹操袭来之后二人奔入孙氏的江南境地[11],之后听从鲁肃的计划所以刘备进住孙权境地的鄂县樊口[12]。蜀书说刘琦死后其臣下推刘备为荆州牧[13],但是《资治通鉴》等史书则记述是孙权表刘备为荆州牧,周瑜分南岸地给刘备才有地盘[14]。另外建安二十年(215年),割湘水为界分割东西,史书两方各有说法。吴书刘备向孙权求和请盟,孙权派诸葛瑾回报刘备,重新盟好,孙权割湘水,还零陵给刘备,之后分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自己,分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刘备[15]。蜀书则说刘备与孙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属东,南郡、零陵、武陵属西[16]。《三国志》吴书及《资治通鉴》说孙权主导分割,《三国志》蜀书说刘备主导分割,各执一词。清代学者吴增仅和杨守敬研究也与史书记述相同,208年孙权破黄祖得到江夏南部[17]。无论三国志或是其他史书,刘备都没有获得过江夏,相反史书记述是魏吴所属以及互相争夺,及后晋所得。
  • 谢锺英又引诸葛亮说“孙权不能越江,魏贼也不能渡汉水”,所以认为孙权得到江夏后,因为能力只能自保所以被魏夺取土地。近代学者认为曹魏在江陵作战期间占领了沔北的安陆、新市、云杜、竟陵诸县和石阳、邾,魏吴以汉水为界[18]。史书记述与谢锺英相反,沙羡、云杜、南新市、竟陵均在沔南而不是沔北[19],陈健梅指“黄武中沔北之地入魏,吴失安陆、新市两县,然云杜、竟陵在沔南,仍为吴境”[20];宋杰参考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三国魏、吴荆州图及梁允麟《三国地理志》魏国江夏郡条,认为云杜县治今湖北京山县,与南新市(治今湖北京山东北)相近,且黄龙元年(229年)吴将张梁还建议“遣将入沔,与敌争利”并得到孙权的赞同,可见当时吴国势力仅在沔口附近,尚未溯汉水进军收复失地,而竟陵县治在今湖北潜江西北,距离沔口有三百余里,当属曹魏,故赞成谢锺英的说法。但孙权一直都有越江攻城略地。黄武七年(228年),安陆县尚在孙权治下。[21]清朝吴增仅杨守敬认为孙权在建安十三年(208年)领有安陆县,与南新市都在嘉禾初年即约232年为魏所占[22]。按《元和郡县图志》记述,安陆则本属于魏晋领土[23]。另外按史书记述,曹操平定荆州后领有沔北,任文聘为江夏太守镇守沔口(汉口汉水)[24]。孙权曾经派兵攻打文聘不能克,在魏青龙后就是嘉禾中年份被吴攻下沔州,吴将张梁因功为沔中督[25],陆逊和诸葛瑾屯沔口[26]。沔地先属魏后属吴,直到晋朝重新收复[27]。史书记述竟陵由后汉管治,三国时代由吴所得,地理在石城,直到晋灭吴后才得此地[28]
  • 当代学者李晓杰认为曹魏江夏郡领有石阳、𫑡、平春、西陵、西阳、轪等六县,吴江夏郡领有沙羡、鄂、下雉、竟陵、云杜、安陆、南新市、蕲春、邾等九县[29]。当代学者钱林书认为孙权消灭黄祖时曾置石阳县,但很快被曹操占领[30]

南北朝

时移治夏口,为郢州州治。南朝因之。

隋唐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灭陈,废江夏郡,其地属鄂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鄂州为江夏郡。江夏郡领四县:江夏、武昌、永兴、蒲圻。[31]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平萧铣,改江夏郡为鄂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鄂州为江夏郡。江夏郡领四县:江夏、武昌、永兴、蒲圻。天宝二年(743年),开山洞置唐年县。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江夏郡为鄂州。[32]

More information 县名, 现在地名 ...
县名 现在地名 简介 备注
江夏县 武汉市武昌区 望。有铁。
永兴县 黄石市阳新县 紧。有铜,有铁。北有长乐堰,贞元十三年筑。
武昌县 鄂州市 紧。有樊山,有银,有铜,有铁。
蒲圻县 赤壁市蒲圻街道 上。
唐年县 咸宁市崇阳县 上。天宝二年开山洞置。
Close

人口

  • 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江夏郡有56844户,219218口。[33]
  • 汉桓帝永寿二年(156年),江夏郡有58434户,265464口。[34]
  •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江夏郡有24000户。[35]
  •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江夏郡有5072户,23810口。[36]
  •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江夏郡有13771户。[31]
  •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江夏郡有19190户,84563口。[32]

行政长官

江夏太守(前121年—9年)

  • 尹赏,字子心,钜鹿杨氏人,西汉后期在任。[37]
  • 萧由,字子骄,东海兰陵人,汉平帝元始中在任。[38]

江夏大尹(9年—25年)

江夏太守(25年—300年代)

江夏相(300年代—403年)

江夏太守(403年—404年)

江夏相(404年—420年)

  • 张畅之,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在任。[72]
  • 毛潭,荥阳阳武人,东晋晚期在任。[61]
  • 刘粹,字道冲,沛郡萧人,晋安帝义熙八年(412年)在任。[73]
  • 刘虔之,彭城吕人,晋安帝义熙十一年(415年)在任。[74]

江夏太守(420年—424年)

江夏内史(424年—479年)

  • 程道惠,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离任。[75]
  • 胡藩,字道序,豫章南昌人,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到七年(430年)在任。[74]
  • 刘蔚祖,彭城人,宋文帝元嘉中在任。[72]
  • 臧质,字含文,东莞莒人,宋文帝元嘉中在任。[76]
  • 刘贞之,东莞莒人,南朝宋时在任,卒官。[77]
  • 刘怀默,彭城人,南朝宋时在任。[73]
  • 朱脩之,字恭祖,义阳平氏人,宋孝武帝元嘉三十年(453年)离任。[78]
  • 蔡兴宗,济阳考城人,宋孝武帝大明四年(460年)出任。[79]
  • 王彧,字景文,琅邪临沂人,宋孝武帝大明五年(462年)到六年(464年)在任。[80]
  • 孔觊,字思远,会稽山阴人,宋孝武帝大明六年(462年)到八年(464年)在任。[81]
  • 孔道存,会稽山阴人,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出任。[81]
  • 王锡,琅邪临沂人,南朝宋时在任,卒官。[77]
  • 王奂,字彦孙,琅邪临沂人,宋后废帝元徽元年(473年)出任。[82]
  • 萧赜,字宣远,兰陵人,宋后废帝元徽四年(476年)到宋顺帝昇明元年(477年)在任。[83]
  • 柳世隆,字彦绪,河东解人,宋顺帝昇明元年(477年)到二年(478年)在任。[84]

江夏太守(479年—481年)

江夏内史(481年—500年)

  • 褚炫,字彦绪,河南阳翟人,齐武帝永明元年(483年)离任。[85]
  •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齐武帝永明初在任。[86]
  • 沈冲,字景绰,吴兴武康人,齐武帝永明初在任。[87]
  • 刘季连,字惠续,彭城人,齐武帝永明初在任。[88]
  • 石文安,字守休,会稽人,齐武帝永明中在任。[88]
  • 孔琇之,会稽山阴人,齐武帝永明中在任。[89]
  • 王茂,字休远,太原祁人,齐武帝永明中在任。[90]
  • 孔琇之,会稽山阴人,齐郁林王隆昌元年(494年)除,未拜,卒。[89]
  • 陆慧晓,字叔明,吴郡吴人,齐郁林王隆昌元年(494年)到齐明帝建武初在任。[91]
  • 张冲,字思约,吴郡吴人,齐东昏侯永泰元年(498年)到永元元年(499年)在任。[82]

江夏太守(500年—565年)

  • 程茂,齐东昏侯永元三年(501年)离任。[82]
  • 韦叡,字怀文,京兆杜陵人,齐和帝中兴元年(501年)到二年(502年)在任。[92]
  • 王志,字次道,琅邪临沂人,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年)到九年(510年)在任。[93]
  • 萧琛,字彦瑜,兰陵人,梁武帝天监九年(510年)出任。[94]
  • 丘仲孚,字公信,吴兴乌程人,梁武帝天监中在任。[86]
  • 臧未甄,东莞莒人,梁武帝天监中在任。[95]
  • 夏侯亶,字世龙,谯郡铚人,梁武帝天监十五年(516年)到十七年(518年)在任。[96]
  • 到溉,字茂灌,彭城武原人,梁武帝时在任。[97]
  • 刘孺,字孝稚,彭城人,梁武帝中大通四年(532年)到五年(533年)在任。[98]
  • 乐法才,字元备,南阳淯阳人,梁武帝时在任。[99]
  • 王冲,字长深,琅邪临沂人,梁武帝大同中在任。[100]
  • 郝回,安陆人,南朝梁时在任。[101]
  • 褚球,字仲宝,河南阳翟人,梁武帝中大同中除,以疾不赴职。[98]

江夏内史(565年—589年)

江夏郡太守(607年—621年)

江夏郡太守(742年—758年)

  • 崔僔(天宝年间)
  • 康某(天宝年间)
  • 董某(756年—757年)
  • 崔寓(757年)
  • 韦良宰(757年—759年)[102]

国主

晋朝江夏国(300年代—403年,404年—420年)

兰陵国(291年—300年代)/江夏国(300年代—403年,404年—420年)[103][104][105]
以举门无辜受祸及伐蜀之功封,食邑4800户→85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兰陵公 成公 卫瓘 291年追封
兰陵世子 贞世子 卫恒 卫瓘子
2 兰陵公→江夏公 卫璪 ?—311年 卫恒子
3 江夏郡开国公 卫崇 卫瓘玄孙
4 江夏郡开国公 卫准
5 江夏郡开国公
6 江夏郡开国公 卫玙 ?—420年 卫准孙
宋受禅,国除

刘宋江夏国(424年—479年)

江夏国(424年—479年)丨食邑50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江夏郡王 文献王 刘义恭 424年—465年 宋武帝第五子
2 江夏郡王 宣王 刘叡 465年追封 刘义恭第二子
3 江夏郡王 愍王 刘伯禽 465年追封 刘义恭第十三子
4 江夏郡王 刘子绥 465年—466年 刘义恭兄孙
5 江夏郡王 刘伯猷 467年—471年 刘义恭兄孙
6 江夏郡王 刘跻 471年—479年 刘义恭兄孙
齐受禅,降封沙阳县开国公

南齐江夏国(481年—494年)

江夏国(481年—494年)丨食邑20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江夏郡王 萧锋 481年—494年 齐高帝第十二子
伏诛,国除

南齐江夏国(494年—500年)

江夏国(494年—500年)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江夏郡王 萧宝玄 494年—500年 齐明帝第三子
伏诛,国除

南陈江夏国(565年—589年)

江夏国(565年—589年)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江夏郡王 陈伯义 565年—589年 陈文帝第九子
陈亡,国除

参见

注释及征引文献

参考书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