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Sign in
AI tools
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全部
文章
字典
引用
地图
九六式陆上攻击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Found in articles
九六式陸上攻擊機
九
六
式
陸上
攻擊機
是中日戰爭時日本帝國海軍對中國城市進行轟炸的主力轟炸機。 1934年日本海軍提出要有雙發動機的
陸上
轟炸機去轟炸1,500公里外的
陸上
或海上目標,最後三菱重工交出的設計是全金屬製單翼和可收放
式
起落架設計的G3M,這在當時為一種極為前衛的概念,以至外國傳媒不相信是由日本人設計,而認為其是由德國公司(容克)為日本人研製。
一式陸上攻擊機
一
式
陸上
攻擊機
(簡稱「一
式
陸攻」)是太平洋戰爭之中,大日本帝國海軍擁有的雙引擎中型轟炸機。與前作
九
六
式
陸上
攻擊機
(簡稱「
九
六
式
陸攻」)同為三菱内燃機公司設計及製造,而其後繼的
陸上
轟炸機「銀河」因技術問題遲未解決,直到1944年末期才逐步替換陸攻機隊,因而一
式
陸攻在日本投降前是仍是帝國海軍的主力
攻擊機
。
三菱重工业
一〇式艦上魚雷攻擊機(日语:十年
式
艦上雷撃
機
) 一〇
式
舰载偵查
机
一三
式
舰载
攻击机
八
九
式
舰载
攻击机
九
六
式
舰载战斗
机
(
九
六
式
艦上戦闘
機
)
九
六
式
陆上
攻击机
零
式
艦上戰鬥機 零
式
水上观测
机
一
式
陸上
攻擊機
局部战斗
机
「雷电」 十七試艦上戦闘
機
「烈風」 音速櫻花特別
攻擊
戰機 [MXY-7] 十
九
試局地戦闘
機
「秋水」(陸海軍共同開發)
九五式陸上攻擊機
九
六
式
陸上
攻擊機
又有望表現出劃時代的性能,九五
式
陸上
攻擊機
因而停產。縮寫代碼是G2H1。後來被採用的
九
六
式
陸上
攻擊機
被稱為“中攻”,而該機被稱為“大攻”。縮寫是九五
式
陸攻・九五陸攻。 全長:20.15米 全寬:31.68米 滿載重量:11,000 千克 發動機:2台廣海軍工廠
九
四
式
900馬力水冷W型12缸活塞發動機
四式重型轟炸機
要性,在开发时独自提出超过陆军要求的目标,完成的Ki-67的航续距离为3,800km。3,800km的航续距离虽然比不上海军的
陆上
攻击
机
,但是对到那时为止,是陆军使用
九
七
式
重轟炸機的2,700km,吞龍重轟炸機的3,000km的续航能力都要特别提高,Ki-67的飞行性能和强而有力的武装和防弹装备,也引起了海军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