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Sign in
AI tools
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Loading AI tools
全部
文章
字典
引用
地图
trsna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Found in articles
業
Vetter)指出,在早期佛教中,輪迴的出現歸因於慾望或無知。巴斯韋爾也指出,“早期佛教並不認為身體和心理運動是業力的後果的原因,慾望(或渴望:
trsna
(英语:
trsna
))才是”。馬修斯指出 在《毗塔迦經》中沒有關於業力的連貫表述,這可能意味著該教義是早期佛教救度論主要觀點的附帶內容。
愛 (佛教)
愛(巴利文與梵語:तृष्णा (Taṇhā、
tṛṣṇā
、trishna)),或譯欲、慾、愛欲、貪愛、渴愛等等,字面意思是渴,十二因緣之一。因為得到某種感受(受),對於外境產生需要、不放棄的念頭,希望能夠得到(取),這是所有有情都會產生的基本衝動。 愛可概分為染污愛,與無染污愛。染污愛以貪為體,無染污愛以信為愛。
巴利语
→ thera 梵語的ṛ在巴利語中出現為a, i或u,經常一致於在隨后音節中元音。ṛ有時還在唇音之后變為u。 例如:kṛta → kata,
tṛṣṇa
→ taṇha, smṛti → sati, ṛṣi → isi, dṛṣṭi → diṭṭhi, ṛddhi → iddhi, ṛju → uju
四谛
安世高《轉法輪經》:「何謂苦習?謂從愛故,而令復有樂性不離,在在貪憙,欲愛、色愛、不色之愛,是習為苦。」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云何名集聖諦?所謂愛欲(
tṛṣṇā
)、更受後有愛(paunar-bhavikā)、喜貪俱行愛(nandī-rāga-sahagatā)、彼彼欣樂染愛(tatra-tatrābhinandinī)。」
法句經
(24) 愛欲品 Taṇhā (32) 愛欲品 (02) 欲品/愛欲品 Kāma (03) Tasiṇa (09) Tahna (03) 愛品/貪品
Tṛṣṇā
--- (33) 利養品 (13) 利養品/利養品 Satkāra --- --- (25) 比丘品 Bhikkhu (34) 沙門品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