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密码学中,RC4(来自Rivest Cipher 4的缩写)是一种串流加密法,密钥长度可变。它加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因此也属于对称加密算法。RC4是有线等效加密(WEP)中采用的加密算法,也曾经是TLS可采用的算法之一。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2年11月15日) |
此条目包含过多行话或专业术语,可能需要简化或提出进一步解释。 |
RC4是由美国密码学家罗纳德·李维斯特(Ronald Rivest)在1987年设计的。由于RC4算法存在弱点,2015年2月所发布的 RFC 7465 规定禁止在TLS中使用RC4加密算法[1]。
RC4由伪随机数生成器和异或运算组成。RC4的密钥长度可变,范围是[1,255]。RC4一个字节一个字节地加解密。给定一个密钥,伪随机数生成器接受密钥并产生一个S盒。S盒用来加密数据,而且在加密过程中S盒会变化。
历史
RC4是由RSA Security的罗纳德·李维斯特在1987年开发出来的,虽然它的官方名是“Rivest Cipher 4”,但是首字母缩写RC也可以理解为"Ron's Code"[2]。(见RC2,RC5,RC6)
RC4开始时是商业机密,没有公开发表出来,但是在1994年9月份的时候,它被人匿名公开在了Cypherpunks 邮件列表上,很快它就被发到了sci.crypt 新闻组上,随后从这传播到了互联网的许多站点。随之贴出的代码后来被证明是真实的,因为它的输出跟取得了RC4版权的私有软件的输出是完全相同的。由于算法已经公开,RC4也就不再是商业秘密了,只是它的名字“RC4”仍然是一个注册商标。RC4经常被称作是“ARCFOUR”或者"ARC4"(意思是称为RC4),这样来避免商标使用的问题。RSA Security从来没有正式公布这个算法,罗纳德·李维斯特在2008年的自己的课程笔记中给出了一个指向RC4的英文维基百科文章的链接,并且在2014年的文件[3]中确认了RC4及其代码的历史。
RC4已经成为一些协议和标准的一部分,如1997年的WEP和2003年的WPA;和1995年的SSL,以及1999年的TLS。2015年由 RFC 7465 禁止RC4在所有版本的TLS中使用。
虚拟码
初始化长度为256的S盒。第一个for循环将0到255的互不重复的元素装入S盒。第二个for循环根据密钥打乱S盒。
for i from 0 to 255
S[i] := i
endfor
j := 0
for( i=0 ; i<256 ; i++)
j := (j + S[i] + key[i mod keylength]) % 256
swap values of S[i] and S[j]
endfor
下面i,j是两个指针。每收到一个字节,就进行while循环。通过一定的算法((a),(b))定位S盒中的一个元素,并与输入字节异或,得到k。循环中还改变了S盒((c))。如果输入的是明文,输出的就是密文;如果输入的是密文,输出的就是明文。
i := 0
j := 0
while GeneratingOutput:
i := (i + 1) mod 256 //a
j := (j + S[i]) mod 256 //b
swap values of S[i] and S[j] //c
k := inputByte ^ S[(S[i] + S[j]) % 256]
output K
endwhile
此算法保证每256次循环中S盒的每个元素至少被交换过一次。
破解
2015年,比利时鲁汶大学的研究人员Mathy Vanhoef及Frank Piessens,公布了针对RC4加密算法的新型攻击程式,可在75小时内取得cookie的内容。[4]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