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间期是描述心电图波形中,Q波开始到T波结束的时间,该电位变化时间近似于从心室开始收缩到结束舒张的时间[1]。QT间期过长或过短可能代表心律异常和心源性猝死的风险较高。[1]可能造成QT间期异常的原因包含遗传疾病(如长QT综合症)、[2]药物(如索他洛尔或替洛利生)、血液电解质失衡(如低钾血症)或激素失衡(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3]
QT间期 | |
---|---|
ICD-10-PCS | R94.31 |
ICD-9-CM | 89.52 |
MeSH | D004562 |
MedlinePlus | 003868 |
测量
QT间期最常在II导联中测量,用于评估系列心电图,I和V5导联是II导联的可比替代品。通常避免使用导联III、aVL和V1来测量QT间期。[4]QT间期的准确测量是主观的,因为T波的末端并不总是明确定义,通常会逐渐与基线融合。[5]心电图复合波中的QT间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手动测量,例如阈值法,其中T波的终点由T波的分量与等电基线合并的点或切线法确定,其中T波的终点由从最大下坡点处的T波外推到等电基线的切线的交点确定。[6]
随着具有同时12通道记录的数字心电图的可用性增加,QT测量也可以通过“叠加中位搏动”方法完成。在叠加中位心搏法中,为12条导联中的每条导联构建中位ECG复合波。12个中位心搏相互叠加,QT间期是从Q波的最早开始到T波的最新偏移量或从Q波开始的最大收敛点到T波偏移量测量的。[7]
心率校正
QT间期随心率而变化,随着心率的增加,QT间期缩短。这些变化使得比较在不同心率下测量的QT间期变得更加困难。考虑到这一点,从而提高QT测量的可靠性,可以使用各种数学公式对QT间期进行心率(QTc)校正,该过程通常由现代心电图记录仪自动执行。
最常用的QT校正公式是巴泽特公式(Bazett's formula),[8]该公式以得名自英国生理学家亨利·库斯伯特·巴泽特(Henry Cuthbert Bazett),[9]计算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B)。
巴泽特的公式是基于1920年的一项研究的观察结果。巴泽特的公式通常以返回QTc的形式给出,该QTc以量纲可疑的单位(秒的平方根)为单位。巴泽特公式的数学正确形式是:
其中QTcB是针对心率校正的QT间期,RR是从一个QRS波群开始到下一个QRS波群开始的间隔。这个数学上正确的公式以与QT相同的单位返回QTc,通常为毫秒。[10]
在该公式的一些流行形式中,假设QT以毫秒为单位测量,而RR以秒为单位测量,通常从心率(HR)推导出为60/HR。因此,结果将以每平方根毫秒的秒数为单位。[11]但是,使用此公式报告QTc会产生“关于测量原始QT和RR的单位的要求”。[10]
在这两种形式中,巴泽特的非线性QT校正公式通常被认为是不准确的,因为它在高心率时过度校正,而在低心率时校正不足。[11]巴泽特校正公式是最适合新生儿的QT校正公式之一。[12]
弗里德里西亚提出了一种使用RR的立方根的替代校正公式[13]:
弗雷明汉校正公式(Framingham correction),又称为萨吉公式(Sagie's formula)。该公式源自于弗雷明汉心脏研究,使用了超过5000名受试者的长期队列数据,被认为是一种更好的方法。[14][15]
同样,这里QT和QTlc以毫秒为单位,而RR以秒为单位。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