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是香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关键时代,在这10年间,中、英两国为香港前途问题作出决定,两国签订《中英联合声明》,香港的主权将会在1997年7月1日从英国移交至中国。在经济上香港全面起飞,成为亚洲其中一个最发达,最国际化的城市,并与韩国,台湾及新加坡合称为亚洲四小龙。
各年份香港 | 1980年-1981年-1982年-1983年-1984年-1985年-1986年-1987年-1988年-1989年-1990年 |
政治
1980年代,香港主权移交前夕,九七前途问题一直是港人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而1989年发生的六四事件亦触发港人对日后中共管治的担忧,大大改变香港的政治局面。
至于政府方面,因应九七问题,本地政务官如陈方安生、杨启彦、廖本怀等人受到港英政府赏识,开始出任司级(等同现在的问责局长)职位。
1980年代,香港前途问题开始引起香港及英国政府的关注。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在北京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展开对香港前途问题的讨论。当时双方无法达成共识,撒切尔夫人更在步出人民大会堂时在门外摔了一跤。1983年7月12日,中英两国正式展开香港前途谈判,早期双方就主权问题争论,令香港出现信心危机,港元大幅贬值。
1984年4月,谈判出现曙光,英国就香港主权问题作出让步,并宣布1997年7月1日后不再拥有香港的主权和治权。1984年9月26日,中英联合声明的草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由中方团长周南及英方团长伊文思代表签署,香港前途谈判结束。至草签为止双方共进行了22次的谈判。
1984年12月19日,中国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中国最高领导人邓小平、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和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等人的见证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
声明指出英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把香港地区(即包括香港岛、九龙及新界)的主权交还中国政府,中国将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并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确保社会主义制度不会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香港本身的资本主义制度及民主制度维持“五十年不变”,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维持高度自治。中国将草拟《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确立这些要点。1985年5月27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交换批准书,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生效。
1989年5月21日,约100万名香港市民聚集中环上街游行[1],支持天安门静坐的北京学生。5月27日,香港演艺界在跑马地马场举行民主歌声献中华筹款演唱会,筹得1,200万港元,并由李卓人把款项送到北京。在5月28日,高达150万人在香港响应参加全球华人大游行[2],成为有记录以来香港第二次最多人的上街游行[2],而最多上街游行人数为2019年6月16日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游行近200万人的纪录。6月4日北京发生六四事件,北京学运学生被武力镇压后,香港绝大部分人反对镇压,当晚香港再有大游行,人数再次达到100万[3],并有300万人到新华社香港分社门外签署吊唁册,悼念在北京死去的学生和群众。6月7日,全港罢工、罢市、罢课。六四事件引发了持续至1994年的香港移民潮爆发。
经济
1980年代香港经济发展蓬勃,香港人均GDP于1988年首次突破10000美元,香港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列入先进经济体,香港自此晋身发达地区行列,成为亚洲主要贸易港口,然而,纵使曾经经历1983年的港元大幅贬值及1987年的股灾,但香港经济很快便从不景气中恢复过来。随着香港经济发展,工资的增长及土地供应限制,香港的经营成本在1980年代已经较邻近地区昂贵,曾经支撑香港战后经济三十年的制造业开始外移到低工资及低地价的地区,香港面临经济转型,与此同时香港的服务业逐渐成为香港的主要产业,香港的制造业虽然移入广东地区,但出口到国际市场仍以香港为中转地,加上货柜码头的扩建,令香港的转口贸易发展蓬勃。香港的金融业在工商业对资金的需求下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公司通过上市集资,推动股票市场发展,香港与国际贸易的增强,令越来越多海外银行在香港开业及设立分支机构,都令香港渐渐成为亚洲区内主要的金融中心。
1980年代香港经济蓬勃,1989年香港失业率更低至略高于1%,达至全民就业。[4]随香港经济在80年代急剧发展,消费产业十分蓬勃,夜总会、戏院、酒楼不论平日或假日十分兴旺,每逢大时大节外游者众,即使当年机票价格相对现在物价水平为贵,当时仍有不少港人利用启德机场前往中国、日本、东南亚及欧洲等地旅游,例如1988年农历新年期间康泰旅行社、永安旅游、大关旅游等旅行社每日提供超过100个日本旅行团皆全数额满,而这些旅行团的团费每位超过8000元,相当于当年市民三个月的月薪,即使当年港人前往日本仍需签证(日本是在2004年向香港特区护照或英国国民海外护照持有人提供免签证待遇)。[5]根据香港旅游协会在1987年的调查,在1980年代香港市民平均每年外游5.8次,在全亚洲而言仅次于日本,当年港人外游目的地以泰国、菲律宾、日本及台湾为主。[6]
80年代香港息率高企,不论银行储蓄或置业按揭,都会遇到十几厘甚至超过20厘的年利率[7],犹幸当时加薪幅度急促(80年代香港雇员平均每个月获加薪一次),亦有不少市民利用年尾机会购买汇丰股票致富,因此当年流行“圣诞钟买汇丰”的说法。而且当时香港所有机构都会为员工提供花红、双粮或房屋津贴甚至宿舍等丰厚福利,因此很多香港人都很轻易便可拥有自己的物业。在1988年的一次调查中[8],在当年购买物业的市民当中有72.6%能一次过缴清楼价,需要超过5年时间供毕物业的市民仅有1.7%。
1983年,中英就香港主权进行谈判,香港前途不明朗下,引起香港市民对前景忧虑,触发港元被抛售兑换为外币,港元出现大幅贬值,通胀使物价上涨,市面开始出现抢购粮食等情况,同时对香港依重的国际贸易造成打击。1983年9月,港元兑美元曾跌至9.6港元兑1美元的历史低点,为稳定汇价及民心,时任财政司彭励治宣布,香港从1983年10月15日起实施联系汇率制度,港元与美元挂钩,港元兑换美元以7.8港元为中间价有限度浮动,透过外汇储备买入港元及卖出美元,使港元汇价稳定下来。
1987年10月19日,香港股市受到纽约华尔街及其他外围市场影响,恒生指数暴跌超过400点,当时的联合交易所主席李福兆以需时处理大量未完成交收为理由,宣布香港股市停市4天,是全球主要股票市场中,唯一宣布停市,但香港股市于10月26日复市当日,恒生指数随即下跌超过1100点,下跌幅度达33.33%,是有史以来全球股市最大单日跌幅。
鸭脷洲大桥于1980年3月通车,鸭脷洲来往香港岛无需再依赖渡轮。香港仔隧道于1982年3月通车,大幅缩短香港仔来往香港岛北岸如中环、湾仔及铜锣湾等地的时间。前称“机场隧道”的启德隧道于1982年6月通车,缩减来往西九龙及东九龙的车程。为解决香港岛北岸筲箕湾至北角一带的交通挤塞,沿维多利亚港兴建的东区走廊从1984年起分期启用。
1980年2月12日,香港地铁尖沙咀至中环段通车,成为香港首条过海铁路。1982年5月10日,荃湾线通车;1985年5月31日,地铁港岛线通车。东区海底隧道于1989年8月开通,观塘线延伸至香港岛的鲗鱼涌。1982年7月,九广铁路红磡至罗湖的英段完成电气化工程,电气化列车投入服务。
香港的空运在1980年代发展迅速,成为亚洲的空运枢纽,加速启德机场的饱和,限于启德一带的地理限制,启德机场已经没有扩建的空间,政府于1980年代初开始寻找适合发展机场的地点,由于搬迁机场的工程庞大,直到1989年,政府宣布《机场核心计划》将香港国际机场迁到赤鱲角。
社会
1980年代香港社会面临重大考验,香港主权在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落实于1997年移交,香港市民对于香港将要在一党专政统治下失去信心,其后发生六四事件引起更大不安,引发香港移民潮,大批曾经接受高等教育或具备专门技术的人才都选择移民到美加或澳纽地区,令香港出现人才流失,对香港开始进入经济转型的人才需求带来一定影响,但另一方面移民潮产生的职位空缺为当时的专上毕业生带来机遇及晋升机会,而香港政府为增强本地人才的培训加大对专上教育的投入。
接续1970年代后期越南船民抵达香港的情况,不断增加的船民为香港社会带来不少治安问题,虽然越来越多越南船民抵港,但西方国家大部分都不愿接收,大批船民只能留在香港,而且越来越多船民是因为经济因素离开越南,到1980年代有超过20万越南船民抵港,对香港社会、经济及治安带来压力。香港政府遂于1988年6月16日起实施“甄别政策”,只有因政治原因逃离越南的人士定义为可等候第三国接收的“难民”,其他经济因素等非政治原因来港的人士则定义为“船民”,后者属于需要遣返的非法入境者,但是即使界定为前者的难民,西方国家接纳难民的人数越来越少,难民也很难前往第三国居留。香港政府于是多次派员与越南官员讨论越南船民返回越南的事宜,但越南政府当时对收回自己的国民态度并不积极,为防止更多船民来港及避免引发更多治安问题,加上来自不同地区及背景的越南船民经常发生暴力冲突,政府于是在香港多个地区设立禁闭营,加强对越南船民的管理。
1982年,林过云杀害四名女子成为在1980年代最触目的连环杀手。1984年3月揭发的伊利莎伯大厦花槽藏双尸命案是另一宗轰动当时香港社会的凶杀案,而且至今一直未能破案。1985年发生的宝马山双尸案令青少年犯罪问题引起关注。1984年1月,香港政府增加的士牌费,的士司机的示威在九龙区引发的士罢驶骚乱,骚乱造成32人受伤及超过170人被捕。
80年代社会走向富庶,包括叶继欢、季炳雄等“贼王”在内的不少犯罪份子亦乘势而起,干犯抢劫银行、金行、表行罪行,例如1984年中环宝生银行曾被4名匪徒行劫,匪徒逃走时与警员发生枪战,有途人不幸中弹丧生,1985年曾发生忠信表行械劫案、1988年景福珠宝金行亦被行劫。
当时除了这些械劫案外,针对一般市民的劫案亦时有发生,因应罪案严重,在1985年香港电台曾推出绳之于法电视节目,透过重演案情,鼓励电视观众向警方举报,这个节目在1997年因应治安改善而被裁撤。
1984年5月,威尔士亲王医院投入服务。
教育
香港在1970年代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六岁至十五岁的适龄儿童,都可从小学一年级升读至中学三年级的初中课程,但香港在1980年代初期的高中资助学位仍然有限,不足以接收大部分已完成初中课程的学生。政府于是在1981年实施初中成绩评核试(即中三淘汰试),只有成绩较佳的四成初中生可以升读受资助的中四课程[11]。中四起的高中课程并非义务教育的范围,就读资助高中课程的学生是需要缴交学费,但官立及政府资助中学的学费都较为低廉,未能取得资助高中学位的学生,只能入读学费昂贵的私立中学。政府设立初中成绩评核试作为升读中四的公开考试一直在社会有不少反对声音,因为小学生在分配中学学位时,已经要在小学六年级参加学能测验,到中三又要参加初中成绩评核试争夺资助中四学额,然后不足两年就要参加香港中学会考争夺学额更少的预科学位,每隔两三年就有一个直接影响升学的公开考试对学生造成沉重压力。由于社会普遍要求让大部分初中学生升读高中课程,而政府在1980年代的财政亦足以扩充高中学额,政府于1986年决定在1987年举行的初中成绩评核试为最后一届,往后的初中生都可升读资助中四及中五课程,再根据香港中学会考成绩升读预科,这个中学学制一直沿用至2009年推行新高中课程后方有改变。
1978年实施九年免费教育后,令1980年代的中学毕业生大量增加,连带对专上教育都有大量需求[12],但香港当时只有香港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只有考试成绩最顶尖的中学毕业生能升读大学。面对专上学位需求急增,政府于1983年批准香港理工学院开办学士学位课程,在1984年新设立的香港城市理工学院于1986年开始提供大学学位,香港浸会学院亦于同年开办学位课程。香港在1980年代面临经济转型,工商业对服务业及适应高新科技的人才有殷设需求,政府于在1980年代中期筹办香港第三所大学[13],这所新大学即为1991年开课的香港科技大学。为回应经济转型对高等教育及持续教育的需求,政府于1989年成立香港公开进修学院开办大学学位课程[14]。政府在工商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下,在1980年代继续扩充香港工业学院,在柴湾、沙田及屯门设立新校舍。
文化
1980年代,香港乐坛人才辈出,百花齐放。1980年代出道的梅艳芳,连同1970年代已是温拿乐队成员的谭咏麟、锺镇涛,以及林子祥、许冠杰、甄妮、罗文、徐小凤、陈百强、张国荣等歌手为香港流行音乐文化带来冲击。
而新晋歌手如张学友,陈慧娴,林忆莲等,开始在乐坛的黄金年代崭露头角,在1990年代成为乐坛中坚力量,多位歌手亦开始在新建的红磡香港体育馆举行个人演唱会。
于1983年开始组建的摇滚乐队Beyond在1980年代后期的香港乐坛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甚至有人称“香港没有摇滚,只有Beyond”。Beyond脍炙人口的歌曲至今依然影响着香港和华人地区。
港产电影于1980年代进入盛世时期,粤语片成为香港电影的主流,电影院在各区扩展,在东亚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西方对香港电影的关注都成为本年代的特色。1980年代,邵氏兄弟渐渐退出电影制作。以九龙巴士雷氏家族为首的金公主影线,拉拢奋斗公司的黄百鸣、石天、麦嘉改组成新艺城公司,新艺城在1982年的最佳拍档大收旺场,击败了嘉禾的龙少爷,于是嘉禾领先的优势被新艺城所威胁。新艺城制作了《最佳拍档》系列、《英雄本色》系列等知名的电影,在整个八十年代风光一时。嘉禾电影于本年代的代表作则有1985年成龙主演的《警察故事》、1988年《警察故事续集》及同年的《胭脂扣》。1980年代中期,潘迪生与邵氏院线合作,结成了德宝电影公司,形成第三势力。香港政府于1988年引入电影三级制制度,对往后的电影拍摄与制作有一定的影响,厘清了不同电影的观众年龄限制。1983年年青的武打影星傅声因车祸丧生则令人惋惜。
1980年代,电视广告已经成为商品推广途径,为争取收视率及商业广告,当时两家电视台的竞争极为激烈。亚洲电视在1980年代中期仍能与无线电视平分秋色,但无线电视较早注重人员的培训及发掘,其效果在1980年代后期逐渐显现,无线电视开始处于领先。无线电视最早发掘的五名年轻男艺人名为五虎将,包括黄日华、苗侨伟、汤镇业、刘德华及梁朝伟,其中刘德华更成为现今大中华最著名的歌星及演员之一。在这个年代的电视行业也曾发生不幸的事件,年轻电视艺员翁美玲在家中气体中毒身亡[15],金牌司仪接班人锺保罗疑因赌博欠债自杀身亡[16],两位知名演艺界人物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突然离世的事件都哄动一时。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