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新四军编制序列,为列举1938年4月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的编制序列。

Thumb
新四军臂章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10月,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团结抗日。该部队仍归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与指挥。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政府取消了新四军的建制,但新四军仍然存在。直到1947年初,中共中央军委才正式将新四军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背景

1936年底,西安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以中国国民党为主的国民政府达成和解,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7月,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10月,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或称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下辖四个支队,编入第三战区战斗序列(指挥官顾祝同),并规定在苏北、皖南地区担任游击。

随后,经国民政府与中共中央协商,任命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兼政委,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周子昆为副参谋长,邓子恢为副主任。同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江西南昌。后移至皖南歙县之岩寺。新四军下辖4个支队和1个特务营。全军共约1.03万人,有各种枪6200支。新四军改编后,各支队随即相继开赴江南抗日前线。

军部

Thumb
1938年,部分参加南昌起义的新四军将领的合影。右起:陈毅周子昆宋裕和粟裕李一氓叶挺;右八袁国平、右九朱克靖

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主任邓子恢

司令部

政治部

直属部队

第一支队

由湘鄂赣边、粤赣边、赣东北等地红军游击队编成。湘鄂赣边红十六师编为第一团,湘赣边、粤赣边、赣东北等地红军游击队编为第二团[1]

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罗炳辉(后调任),参谋长胡发坚,政治部主任刘炎

第二支队

由闽西、闽南、浙南、闽赣边等地红军游击队编成。闽西、闽赣边红军游击队主力编为第三团,闽西、闽南游击队和浙南挺进师等部编为第四团[1]

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谭震林(先)[2],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王集成

第三支队

由闽北、闽东红军游击队编成。闽北独立师编为第五团,闽东独立师编为第六团[1]

第三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副司令员谭震林,参谋长赵凌波,政治部主任胡荣

  • 第五团:团长饶守坤,副团长曾昭铭,参谋长杨元三,政治处主任刘文学
  • 第六团:团长叶飞,副团长阮英平吴焜(后),参谋长黄元庆

第四支队

由鄂豫皖红二十八军和鄂豫边游击队编成。红二十八军编为第七、第九团和手枪团,鄂豫边游击队编为第八团[1]

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副司令员戴季英,参谋长林维先,政治部主任萧望东

  • 第七团:团长杨克志,政委曹玉福,参谋长林英坚,政治处主任胡继亭
  • 第八团:团长周骏鸣,政委林凯,参谋长赵启民,政治处主任徐祥亨
  • 第九团:团长顾士多,政治委员高志荣,参谋长唐少田,政治处主任郑重
  • 手枪团:团长詹化雨,政治委员汪少川[3]

参考文献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