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325) 2011 KT19,昵称逆骨(英语:Niku),是一颗海王星外天体。该天体与黄道面的轨道倾角达到异常大的110度,并且以逆行环绕太阳[2][5][6]。
发现 | |
---|---|
发现者 | |
发现日期 | 2011年5月31日 2015年泛星计划再次发现 |
编号 | |
命名依据 | 来自中文“反抗的”[2][1] |
其它名称 | Niku(逆骨) |
小行星分类 | 海王星外天体 |
轨道参数[3] | |
历元 JD 2457600.5 | |
远日点 | 47.427 AU |
近日点 | 23.7805 AU |
半长轴 | 35.604 AU |
离心率 | 0.33208 |
轨道周期 | 212.45年 |
平近点角 | 29.487° |
轨道倾角 | 110.1537° |
升交点黄经 | 243.77772° |
近日点参数 | 322.174° |
物理特征 | |
大小 | 60-190 公里(喷射推进实验室)[3] 75-250 公里(小行星中心)[4] |
视星等 | ~22.0 (2016) |
绝对星等(H) | 7.8(喷射推进实验室)[3] 7.2(小行星中心)[4] |
概要
该天体发现于2015年,2016年8月由泛星计划团队的天文学家公开,并且随即被认为与2011年发现后又失去踪迹的假定存在逆行半人马小行星2011 KT19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它是环绕太阳的一群高轨道倾角天体的其中一个成员天体,并且形成如此不寻常轨道的原因直到2016年8月仍不明[7]。
天文学家先前将2011 KT19的轨道参数和另一颗类似天体2008 KV42(昵称Drac)进行比较。2011 KT19、2008 KV42与另外4颗高轨道倾角天体似乎共用了同一个轨道平面;并且其中3颗公转方向为顺行,另外3颗则为逆行。偶然造成如此状态的几率为0.016%。这些天体应在未来数百万年内离开共同的平面,因为顺行和逆行轨道造成的进动方向是相反的。包含假设中的第九行星影响等模拟都显示无法让这6颗天体维持在同一个轨道平面,并且模拟中的平面并不会和预测的高倾角且长轨道半长轴轨道模型重合。另一些模拟则显示,即使是质量与地球相当的高倾角矮行星的轨道也无法重现2011 KT19等天体的共用轨道平面状态[5]。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