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经指《太上黄庭内景玉经》和《太上黄庭外景玉经》,约出于魏晋之际,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大旨在于服气以养精神。主张固守精神,则身形可以长存[1]。《内景经》乃道教上清一脉修习要典,据传为上清仙真降授于南岳魏华存,后来成为宋元内丹家修炼内丹的重要典籍。早期意见主张内景经较为早出[2][3],不过有学者认为从用韵来看,《外景经》之韵例比《内景经》更古更早;《外景经》也与早期天师道关系密切,实为内景经的源流[4][5][6]。
黄庭外、内二经,《外景经》一百九十六句,分为上中下三经或二十四章,《内景经》四百三十七句,分为三十六章,均是规整的七言韵语,各版本异文甚多,句之多少、有无及次序先后,各有不同[5]。
是书以韵语描述人体五官、五脏、六腑以及全身八景诸神二十四真形象与作用,旨在存神内观,固精练气,填满黄庭,久而行之,则五脏生华、色返孩童,最后臻至长生久视之境。
黄庭一词在东汉后期已出见,如边韶《老子铭》:“出入丹庐,上下黄庭”。《灵宝五符序》:“奉请降中央含枢纽黄帝君、太帝真人子丹、黄庭戊己、天仓玉女,中央诸灵官”。《老子中经》:“中央黄气,黄庭高仙,服食黄气,饮之醴泉”。
《抱朴子》将“命门”、“黄庭”、“明堂”并列,《抱朴子·至理》:“坚玉钥于命门,结北极于黄庭,引三景于明堂”。
据梁丘子《黄庭内景玉经注》的解释,黄庭之义喻指中央,“黄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但黄庭所在之身中部位,众说纷纭。早期的注解者,认为黄庭是“身中神”所居处之一[7],而在:
- 头两眉之中(却入一寸至三寸)。[8]
- 眼睛。[9]
- 脾。[10](《老子中经》主此说)
- 下丹田(脐下三寸)。[11](《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主此说)
- 脑中、心中、脾中。[12](通常采此解释,谓为上中下三黄庭)
后世的内丹家,则说黄庭在:
- 五脏之正中(心之下去三寸六分,脐肾之上三寸六分)。[13](《钟吕传道集》等丹书主此说)
- 脐内空处或脐中一寸三分。[14](陈撄宁、《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主此说)
- 三焦。[15]
- 脾胃夹中处。[16]
或认为黄庭并不实指某个身体部位,而是:
- 有名无所,万有皆空之境,至虚至无,不可见、不可闻,冲气之所在。[17](李涵虚、全真道士刘一明主此说)
龚鹏程认为黄庭养生之术源自中国传统医学,主张“黄庭”应当是指任脉中庭穴[1]。
内景,指心观一体之象,内视身中之神。梁丘子《黄庭内景玉经注》:“内者心也,景者象也。外象喻即日月星辰云霞之象也。内象喻即血肉筋骨脏腑之象也。心居身内,存观一体之象色,故曰内景”。《内景经·务成子注叙》说:“景者,神也。其经有十三神,皆身中之内景名字”。与内景相对为外景,《黄庭外景经》原名《黄庭经》,唐人为区别于《黄庭内景经》而题作“外景”[18]。
全书以道教思神守一,宝精爱气之说与古代医家脏腑理论相结合,阐述修炼长生成仙之术[19]。
经中宣称人首脑室及面部五官、胸腹内五脏六腑及肠胃等器官,皆有真人神仙居住其中。修道者若能常诵此经书,默念神名,存思身神形状、服色、居处及其职司等等,便能通神感灵,使脏腑安和,形神相守。延年却老,成仙升天。
经文尤其强调存思上中下三丹田之神,即脑部泥丸、胸部绛宫(心脏)及脐下命门之神。认为三丹田乃积精行气之要穴,常思其神则自然长生不死。除诵经思神之外,经中又言及漱津咽液、吐纳元气、房中固精、服食五芽、飞奔日月等方术,特别重视积精累气。
《黄庭经》所述的一些内修养生之术,与《周易参同契》的炼丹之道相结合,在唐宋时期流变为内丹道,成为中唐以后道教养生方术的主流。
- (唐)梁丘子,黄庭内景、外景玉经注
- (唐)务成子,上清黄庭内景、太上黄庭外景经
- (金)刘处玄,黄庭内景玉经注
- (宋)曾慥,黄庭篇、太极篇、内景篇、外景篇(出自道枢)
- (清)董德宁,太上黄庭经发微
- (清)蒋国祚,黄庭内景经、外景经
- (清)刘一明,黄庭经解
- (清)李涵虚,黄庭经注解(太上十三经注解)
- (清)石和阳,黄庭外景阴符经合注
- (清)杨任芳,黄庭经阐注[20]
- (清)朱靖旬/敉斋主人,黄庭经笺注[21]
- (民国)陈撄宁,黄庭经讲义
- 刘连朋、顾宝田,新译黄庭经.阴符经,三民书局,2008年
- 萧登福,黄庭经古注今译,青松出版社,2017年
- 《登真隐诀》 〈存神别法〉(陶宏景认为是窃紫度炎光之文)
- 《登真隐诀》〈诵黄庭经法〉(陶宏景认为是傍拟伪经,构造此诀”)
- 《黄庭遁甲缘身经》〈诵黄庭经诀〉
- 《云笈七签》〈诵黄庭经诀〉〈推诵黄庭内景经法〉(务成子注本,源自《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 《太上黄庭中景经》
- 《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
- 《黄庭遁甲缘身经》
- 《上清黄庭养神经》
- 《太清中黄真经》
- 《内景图》
- 《修真图》
《黄庭经》不仅被道教尊为重要经典,而且也很受知识分子的欢迎。晋王羲之曾书写《黄庭经》全文,是书法界的珍宝。欧阳修删正过黄庭经,苏轼、米芾、黄庭坚曾书写《黄庭经》,苏轼又仿其文体作赞词。陆游对《黄庭经》也很喜爱,曾作诗曰:“白发始悟颐生妙,尽在《黄庭》两卷中”。
龚鹏程. 「黃庭經」論要. 中国书目季刊. 1997 [2015-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6).
李涵虚《太上十三经注解》:黄庭皆太上化身所作。《女仙传》云:“录图作《黄庭经》五十卷,先传颛顼,继授藐姑,约五十卷为一卷,名曰《外景》。东华传魏夫人,夫人并传于后”,故云皆化身作也。或问:“《外景经》既因《内景》约编,如何《外景》一卷又称尧时务成子著?《内景》一篇反在晋时始出?”紫霞曰:“《内景》在颛顼后传藐姑,《外景》继此而作。当时两经并隐,至汉而《外景》始大显,至晋而《内景》始大显,亦因缘之适然耳。不得以《外经》早出,疑其为先《内景》而作也”。......或谓:“玉宸乃灵宝天尊号。《内景经》不书老君,而书玉宸君何也?”曰:“老君著《内景》,化身玉宸君,其居无垢天宫,玉即无尘之义,宸乃帝居通称......”。
王明. 黃庭經考. 史语所集刊. 1948, 20: 539–576.
虞万里. 黃庭經用韻時代新考 (PDF). 声韵论丛. 2001, 10: 209–24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年3月9日).
杨立华. 《黃庭內景經》重考 (PDF). 匿名的拼接──内丹观念下道教长生技术的开展. 2002 [2023-04-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4-12).
梁丘子《黄庭外景玉经注》:“黄庭者在头中明堂、洞房、丹田,此三处是也。两眉却入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丹田。黄庭者,两半(阴阳二气)于洞房中共生赤子,则为真人也,常思之,慎无失,赤子化为真人,在明堂中,字子丹,故知一者在明堂一处也。”
务成子注《黄庭外景经·上部经》“黄庭者,目也。道之父母供养赤子,左为陵阳,字英明;右为太阴,字玄光。”
梁丘子《黄庭外景玉经注》说:“一解云,黄庭者,脾也,长尺余,在太仓之上,脐上三寸。脾为中主黄老君,中央神也,治在其中矣。”
务成子注《黄庭内景经·脾长章》:“脾,黄庭之宫也,黄老君之所治。上应明堂,眉间入一寸是也。”
《黄庭内景经·务成子注叙》:“脾为黄庭命门。明堂中部,老君居之,所以云黄庭内人服锦衣也。”
《老子中经》:“中极黄老者,真人之府中斗君也。......人亦有之,黄庭真人,道之父母也,赤子之所生也,己吾身也。......正在脾上,中斗中也。......祝曰:黄裳子,黄裳子,黄庭真人在于已。为我致药酒,松脯,粳粮,黍臛诸可食饮者,令立至!......次念脾上正黄,中有日,日中有三人,道母玄光玉女在中央,左有黄裳子,右有中黄直......经曰:常以六戊之日鸡鸣时、日西黄昏时,拊心祝曰:天道天道,愿得不老,寿比中黄,升天常早,愿延某命,与道长久!因瞑目念脾中黄气来上至口中,上念天精黄气来在目前,入口中咽之,三五而止。思行黄气周遍一身中,百五十息止。呼其神曰:玄光玉女、养子赤子、真人子丹、服食元气,饮宴醴泉!故言一身神有父母凡三人。至己日复存之,呼其神曰:真人黄庭玉女,与己为友,留为己使。王甲欲求真人黄庭神仙之道。”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脐下三寸号命门丹田宫,下元婴儿居其中。......下元婴儿讳始明精,字元阳昌,位为黄庭元王”
《黄庭内景经·务成子注叙》:“自脐后三寸,皆号黄庭命门,故下一云命门中有黄庭元王、玄阙大君。又云坐当命门。犹如头中亦呼为泥丸洞房中也。”
梁丘子《黄庭内景玉经注》“黄庭内指事,即脑中、心中、脾中”
梁丘子《黄庭内景玉经注》:“上元老君居上黄庭宫,与泥丸君、仓华君、青城君,及明堂中君臣、洞房中父母、及天庭真人等共为朋也。又中元老君居中黄庭宫,与赤城童子、丹田君、皓华君、含明君、英玄君、丹元真人等共为朋也。又下元老君居下黄庭宫,与太乙君、魂停君、灵元君、太仓君、丹田真人等共为朋也。”
《金丹大成集》:“黄庭正在何处?答日:在膀胱之上,脾之下,肾之前,肝之左,肺之右。”
《钟吕传道集·论铅汞》:“黄庭者,脾胃之下,膀胱之上,心之北而肾之南,肝之西而肺之东。”
《至游子·百问篇》:“何谓黄庭?曰:在膀胱之上,脾肾之前,脐之后,肝之右,肺之左,如鸡子,如权石。”
《养生秘录》:“中言其位,黄言其色,故谓中黄。八极者,是八方总会要处,又只是中宫,即黄庭,即玄牝,即先天一气,即玄关一窍,即至善之所,即黄极之道,即兑执厥中。......天地相去八万四千里,人之心肾即一身之天地,相去八寸四分,以中指节文为则,自脐上至鸠尾骨尖,只有八寸四分。今云脐者,盖与肾对也,故心之下去三寸六分,脐肾之上三寸六分,惟中间一寸二分为黄庭,主我身命。所谓至圣之道。秘之!秘之!......问黄庭正在何处?答曰:在膀胱之上,脾之下,肾之前,肝之左,肺之右也。”
《丘祖秘传大丹直指》(民国本):“心下三寸六分,名曰土釜,黄庭宫也,乃中丹田,方圆一寸二分,亦虚间一穴,乃藏气之所,炼丹之鼎”
《梦溪笔谈·象数一》:“或者又谓黄庭在二肾之间。又曰在心之下。又曰:黄庭有神人守之。”
刘一明《黄庭经解》:“心下肾上黄庭之处。”
《黄庭外景经·石和阳注》:“命门之上,有玄关二窍,左玄右牝,中虚一处,名曰黄庭。”
《中华道教大辞典》解释此句为:“一身内脏之正中,约在脐上三寸通向后背之连线中点,胃下空隙处。”
陈撄宁《黄庭经讲义》则说:“脐内空处,即黄庭也”
王重阳《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又咽神水到脾,脾为土,土得水者能生黄芽。腹为大小肠九曲,至脐中一寸三分,方圆一寸,左青右白,前赤后黑,中黄戊己,名为丹田。田内一座宫,宫中名曰黄庭宫。”
《大丹直指》(《正统道藏》本):但脐在人身之中,名曰中宫命府、混沌神室、黄庭丹田、神气穴、归根窍、覆命关、鸿蒙窍、百会穴、生门、太乙神炉、本来面目,异名甚多。此处包藏精髓,贯通百脉,滋养一身,净裸裸,赤洒洒,无可把盖。”
刘一明《黄庭经解》:“肾前脐后之中。”
《梦溪笔谈·象数一》:“或者又谓黄庭在二肾之间”
俞琰《席上腐谈》:「蘇子由云:古說左腎,其腑膀胱;右命門,其腑三焦,丈夫以藏精,女子以系胞。以理推之,三焦皆如膀胱,有形質可見...愚謂聞之隱者云:三焦即黃庭也。《丹書》以心火、腎火、膀胱火聚於此,以猛烹極煆,故曰「三焦」,焦乃武火之謂也。」
清朝唐道宗(三复子)《圣贤实学》:「黃庭在何處?在脾胃夾中處也。脾屬土,因土之色黃,故曰『黃』;此穴是神明之舍,虛靈之府,元神之家庭,故曰『庭』。此穴乃脾胃夾中虛懸一穴,故儒曰腔子,又曰衷。因脾為土,故儒曰心地。此穴約廣寸餘,故儒曰方寸,又曰寸衷。此穴其形似田,故儒曰心田,道曰中丹田。此穴上通心,下通腎,此穴居中,故儒曰中,又曰中心。此黃庭諸般異名之義也。...後天父母五行之氣,散於周身,而統於黃庭;先天五行之氣,聚於黃庭,至虛至靈,主宰一身。黃庭一穴,一寸三分寬,在脾胃夾中處,離外肉皮三寸三分。黃庭為心田,心居黃庭。未發為中,發而中節為和,此中和之根源也。」
《九皇新经注解》:“时会黄庭这黄庭真处在何地?黄庭也,有比为中宫者,也有比为神室者,其名多端,何名是真?此正藏药处、结胎处,人将一黄字认为中央之色,便比做脾胃,殊不知脾虽土母,凡胎元固从脾家元炁提住一经络,而另有一地。此地即在脾胃夹中处,离外肉皮有三寸三分。单分一经络结为妇人之子宫,男子欲怀胎将何处是子宫,却此地一经络实通住男子之阳龙……庭以黄名者,不过因脾家取号黄,而有庭者却实是夹居脾胃,上通心液,下通肾水,左通肝汁,右通肺液。”
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一》:“黄庭有名而无所,冲气之所在也”
刘一明《黄庭经解》:“非肾前脐后之中,非心下肾上之中,亦非头顶天谷之中,乃在四大不着之处,万有皆空之境...黄庭之神不在心下肾上黄庭之处,不在泥丸黄庭之处,不在脾部黄庭之处。经中虽言三黄庭,皆言黄庭之景,非言黄庭之真也。黄庭之真,乃一大包罗。因其为一大包罗,其神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李涵虚《太上十三经注解》:“黄庭者,静养谷神。静则言定,非真有黄庭也。”
李涵虚《圆峤内篇》:“玄关一窍,自虚无中生。不居于五脏六腑,肢体间无论也。今以其名而言:此关为玄妙机关,故曰玄关。此窍为万法归一之地,有独无对,故曰一窍。一言以备之曰:中是也。中在上下之中,亦不在上下之中,有死、有活故也。何谓死?以黄庭、炁穴、丹田为此中,就是死的。何谓活?以凝神聚炁,现出此中,就是活的。以死的论,就叫做黄庭、炁穴、丹田。以活的论,乃算做玄关一窍。故曰:自虚无中生。真机直露。得者秘之。”
赵避尘《性命法诀明指》:“因不知归中,故慧光不能发现。心下、肾上中间虚空之处,内有灵炁,机发则成窍。神炁归中,灵气上腾而成这个○,为不空。无光之虚空为顽空,灵光之虚空为真空。真空不空,顽空乃空。不空即是灵光,实为神炁,由于黄庭所发者。……有玄关者为不空,而人之生死,全赖此虚无神炁,以之为主宰。炁聚神来则人活,炁散神去则人死……故我师南无派敲𫏋道人曰:‘玄关无定位,黄庭一路为玄关。’”
周谷城 (编). 中國學術名著提要宗教卷. 1997: 743–744.
胡孚琛 (编). 中華道教大辭典.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34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