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加斯加树蚺(学名:Sanzinia madagascariensis),又名马达加斯加螣或桑吉尼亚树蚺,是马达加斯加特有的一种无毒蟒蛇。其种加词“madagascariensis”意为“马达加斯加的”。
马达加斯加树蚺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爬行纲 Reptilia |
目: | 有鳞目 Squamata |
亚目: | 蛇亚目 Serpentes |
科: | 蚺科 Boidae |
属: | 马岛蚺属 Sanzinia |
种: | 马达加斯加树蚺 S. madagascariensis
|
二名法 | |
Sanzinia madagascariensis Gray, 1849
| |
亚种 | |
| |
异名 | |
|
特征
马达加斯加树蚺平均长122-152厘米,长达183-213厘米的标本也曾出现。唇鳞片间的凹坑可以感觉温度。[2]雌蛇比雄蛇为大。
马达加斯加树蚺有两种颜色,或是两个亚种。一是绿色至灰绿色的,主要分布在东边;另一种是黄色的,分布在西边。绿色的大小也较黄色的大三分之二。
分布及栖息地
食性
马达加斯加树蚺是栖于树上,及夜间活动的。牠们主要吃蝙蝠及鸟类。牠们唇上的感应温度器可以帮助搜寻猎物的位置。牠们也会走下地上主动猎食细小的哺乳动物。[2]
繁殖
马达加斯加树蚺是卵胎生的,雌蛇一次会生出12条幼蛇,每条约长38厘米。[2]
当雌蛇怀孕时,牠们的蛇皮会变得深色,以吸收更多的热量来帮助幼蛇的成长。幼蛇出生后,蛇皮的颜色会变回正常。初出生的幼蛇是鲜红色的,用以吓走掠食者及可以作为一种伪装。
分类
马达加斯加树蚺与马达加斯加地蚺于1991年一同被分类在蚺属中,造成同名问题。[4]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马达加斯加树蚺的种小名被更改为manditra。[3]
不过,后来发现马达加斯加的蛇类与红尾蚺并非单系群,故将马达加斯加树蚺及马达加斯加地蚺编入蚺属中可能存在问题。最近学者都纷纷重新使用马达加斯加树蚺原有的学名。[5][6]
保育状况
马达加斯加树蚺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1996年时列为易危。[1]估计牠们在过往10年或三代就已经减少了最少20%,原因是失去栖息地所致。牠们也受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的保护,商业性的国际贸易均被禁止。[7]
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