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湿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4.781180870394387°N 120.90390021523956°E
香山湿地(英语:Siangshan Wetland)是位于台湾新竹市以南到与竹南镇交界处,北起金城湖附近,南至海山渔港的海岸湿地,全长15公里,面积约1,700公顷。2001年公告为新竹市滨海野生动物保护区。香山湿地生态丰富,为北台湾最大的蚵场,亦是台湾沿海招潮蟹族群最繁盛的细泥滩湿地,也是西伯利亚鸟类迁徙的必经之处之一[1]。
简介

香山潮间带,已于1996年国际拉姆萨公约组织会议中被正式列为“东亚水鸟保护网栖息地”的一环,更是国际鸟盟指名重要的野鸟保育栖地。本区原本规划填土造地,历经保育界长期抗争反对而取消;2001年,公告为香山湿地野生动物重要栖息环境、新竹市滨海野生动物保护区1600公顷。
由头前溪、牛浦河及盐水溪河水冲刷而成,由北往南依序有客雅溪河口湿地、三姓公溪及大庄溪口草泽湿地、香山泥滩湿地、海山罟红树林湿地及南港沙滩。泥质潮间带长约2公里,所累积的有机物质是碎屑食物网基础的能量来源,孕育大量虾、蟹、螺、贝,吸引大批水鸟觅食栖息。
年表

- 1988年(民国77年),1月“新竹香山海埔地初步规划报告”,该报告预计填海造地总面积为1246公顷。
- 1992年(民国81年),1月27日台湾省政府于第2073次委员会通过“台湾省加速推动海埔地开发计划”。7月10日,台湾省政府建设厅提报之新竹香山区海埔地造地开发计划(简称香山案)约开发1,025公顷。8月10日省府决定年底动工,并在滩地上填了一块地,为当时省主席前来主持动工典礼准备。
- 1996年(民国85年),台湾湿地保护联盟开始进行大规模集结,发动海内外环保团体支援香山湿地保存[2]。
- 1997年(民国86年),3月3日 行政院函准台湾省政府建设厅、省水利局、新竹市政府与省营事业台湾土地开发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唐荣铁工厂股份有限公司及土地银行三家出资单位成立一个决策开发中心。
- 2001年(民国90年),2月15日中华民国政府作成审查结论公告,正式完成终止香山填海造地案的环评法定程序。
- 2011年(民国100年),10月12日韩国的卫星追踪发现,野放的黑面琵鹭幼鸟E4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直奔香山潮间带,耐力与时间打破纪录。
- 2016年( 民国105年),5月7日港南的浸水岸际第一次出现一只10米长的抹香鲸搁浅。
- 2018年( 民国107年),4月13日数千只高跷鸻聚集在香山湿地。
湿地保护

- 湿地保护法静待通过—香山湿地是近年来,抢救成功的教案[5]。
生态种类

注意事项
香山湿地保护区分区管制,新竹市政府在湿地出入口及解说亭皆设置告示牌。民众擅闯管制区,依规定可处新台币两万到十万元罚款。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