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颜延之(384年—456年),字延年。琅邪临沂(山东临沂)人。颜含曾孙,东晋及南朝宋文学家,在宋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与同期的文学家谢灵运合称“颜谢”。
颜延之年少孤贫,住在城边陋室之中,不过他喜欢读书,无所不览,故他写的文章冠绝当时。颜延之又好饮酒,不注意小节,故三十岁还未成婚,不过妹妹就嫁了给当朝重臣刘穆之的儿子。穆之既和颜家结成姻亲,又听闻他有文才,故就约他见面,打算随后授他官位,不过颜延之没有去。后来延之任吴国内史刘柳的行参军及主簿,又转豫章公世子的中军行参军。
义煕十二年(416年),刘裕率兵北伐后秦获胜,朝廷进刘裕为宋公,颜延之为中军将军府所遣至洛阳庆贺,在路中作了两首诗,文辞藻丽,得谢晦及傅亮欣赏。不久建刘裕受宋公爵,建宋国,延之得郑鲜之举为博士,后转世子舍人。永初元年(420年),刘裕篡晋,颜延之随转太子舍人。后转任尚书仪曹郎及太子中舍人。尚书令傅亮亦有文才,自负的颜延之却不肯在其之下,令傅亮相当不满;同时,庐陵王刘义真就礼待延之,这令得一直和义真不和的徐羡之等人认为延之向庐陵王靠陇。宋少帝即位后,延之当正员郎,兼中书,不久转员外常侍,外任始安太守。当时谢晦就以西晋时荀勗忌阮咸音律之学胜过自己而将他外贬为始平太守一事和他相比,殷景仁也说:“所谓俗恶俊异,世疵文雅。”
元嘉三年(426年),宋文帝诛除徐羡之、傅亮及谢晦三位权臣,征颜延之为中书侍郎,不久再转太子中庶子,后又领步兵校尉,相当亲遇。不过由于颜延之好饮酒、行为放纵的缺点,没能得当时人接受,而他看见刘湛及殷景仁专掌机要之位也心有不满,常常说:“天下之务,当与天下共之,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不满之情溢于言表,就得罪了居重权要位官员。刘湛就是刘柳的儿子,颜延之一次就和他说:“吾名器不升,当由作卿家吏耳。”这令刘湛十分愤恨,于是藉彭城王刘义康的权力将他贬为永嘉太守。颜延之对此怨愤不已,以竹林七贤作《五君咏》自况,刘湛及刘义康知后大怒,想将他贬到更远的郡,只是由宋文帝阻止才改为于家中自省。不过颜延之接着七年都不问世事,不过中书令王球就与颜延之交好,多次出钱资助延之。
元嘉十三年(436年),晋恭帝皇后褚灵媛去世,褚湛之决定下葬时送行的官员都当在义熙元年拜官,故此就请颜延之以兼侍中身份出席。不过接到书札的延之因着酒醉,将书札丢在地上,说:“颜延之未能事生,焉能事死。”竟没有去。元嘉十七年(440年)刘湛等被诛杀后,延之再度任官,先任始兴王后军议参军和御史中丞,不过任内从容,没作出举奏。后转国子祭酒、司徒左长史。不过就因买别人的田地而不肯赔偿田地价值而遭尚书左丞荀赤松弹劾,免官归宅。不过后来又任秘书监,光禄勋及太常等官。可是,颜延之的性格始终无法让众人接受,当时的人并不喜欢他,还称他为“颜虎”[1];而他亦在元嘉三十年(453年)退休。
退休同年,太子刘劭弑文帝即位,以延之为光禄大夫。刘劭不久为讨伐他的宋孝武帝消灭,孝武帝即位后又以延之为金紫光禄大夫,领湘东王师。孝建三年(456年),颜延之去世,享年七十三岁,获加赠散骑常侍、特进。谥为宪子。
其文与谢灵运俱以词彩齐名,世称“颜谢”。他的作品有雕琢藻饰与喜用古事的弊病,许嵩《建康实录》卷十四载颜延之文思敏捷而不如谢灵运自然。锺嵘评价他说:“宋光禄大夫颜延之,其源出于陆机,尚巧似。体裁绮密,情喻渊深,动无虚散,一字一句,皆致意焉。又喜用古事,弥见拘束,虽乖秀逸,是经纶文雅才。”[5]鲍照一直不喜欢他,嘲笑他作文章“铺锦列绣,雕缋满眼”,汤惠休说他的诗“如错彩镂金”,都是对于过度藻饰的批评。
[编]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