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簇衰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簇衰变(cluster decay)是一种罕见的核衰变过程,其中原子核会发射出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小“团簇”。该团簇的核子数比α粒子(4个)还要多,不过少于核裂变产物。[1]
概述
并非所有放射性核素都会发生簇衰变,只有少数核素有机会发生。事实上,簇衰变只发生在具有足够原子能量来喷射部分原子核的重原子中。与α衰变类似,簇衰变也涉及量子物理学中的隧穿效应。质子和中子在母核内部形成小团簇,必须穿透库仑势垒才能脱离母核。不过与α衰变相比,这种衰变形式的质量数减少幅度更大。此外,原子核发生簇衰变的分支比相对于α衰变非常小,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衰变现象。
1984年,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簇衰变。检测到的母核素为223Ra。然而,当α粒子释放速率为1时,簇衰变产生的14C核释放速率极小,约为8.5×10-10[2]。
簇衰变介乎α衰变与自发裂变之间。α衰变是原子核发射出质量数为4的4He,而自发裂变则是重原子核裂变成两至数个较小的子核以及几个中子,产物的质量呈概率分布。在簇衰变中,母核发射的粒子都是具有特定质量数(>4)的较轻原子核,已知的例子有14C、24Ne、28Mg等。目前已发现超过20种原子核偶尔会以簇衰变的方式进行衰变。[3]。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