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万裕(1916年12月10日—2015年3月4日),台湾新北市新店区人,台大医院医师,专攻肾脏医学,在台湾实施首例肾脏切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肾病技术,有“台湾肾脏医学之父”之称。

Quick Facts 陈万裕, 出生 ...
陈万裕
Thumb
出生(1916-12-10)1916年12月10日
日治台湾台北厅新店支厅
逝世2015年3月4日(2015岁—03—04)(98岁)
台湾台北市中正区台大医院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16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2015年)
母校台北帝国大学(今国立台湾大学
熊本医科大学
职业教授、医生
网站财团法人陈万裕教授学术基金会
Close

生平

早年

陈万裕为1916年12月10日生[1],出生于新店近郊的农民家庭[2],1942年从台北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1]。陈万裕在第一内科实习时受教于以研究传染病、免疫学的小田俊郎[3]。1948年,陈万裕以研究热带地区疾病的凝血酶原,获熊本医科大学医学博士[1]

行医

在工作期间,陈万裕眼见当时肾病症候群、尿毒等病患,并无利尿剂、血液透析治疗、换肾可用,饱受痛苦折磨,遂立定志向从事肾脏疾病研究[2]。自1953年,陈万裕专攻肾脏医学[1]。当时肾脏科为冷门的科别,待遇不高,因此从助教作后,要兼任护士宿舍的舍医[3]。之后,他前往杜克大学研究肾脏学一年,并多次短期至美国各大医院考查肾脏透析的方法与设备[1]

1955年9月,陈万裕从美国归国,在台湾实施了首例的肾脏切片病理检查[2]。次年,他升任台湾大学医学院内科教授[1]

陈万裕对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尿毒症、肾丝球肾炎、微量金属异常透析、药物中毒等都是台湾的先驱[1]。由于早期时尚无便利的超声波检测,肾脏切片检查时只能让病人和医师皆暴露在X光下[2]。陈万裕在1960年时便创立二点式肾活体穿刺技术[1],此方法可将肾活体穿刺的成功率提高到95%[1][2]。1963年至1964年间,陈万裕和严澯鑫执行台湾首例的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病例[1]。当年1963年9月是在洪启仁协助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却因透析效果低而作罢,次年9月改首度使用腹膜透析治疗[2]

1968年5月,李俊仁及陈万裕等合作,创下台湾首例成功的肾脏移植[2]

1970年代初,大同公司林煶灶为感谢诊治他疾病的陈万裕,便捐出新台币一百万元以帮助成立肾脏研究基金会[4]。1972年10月,陈万裕便邀请台北荣民总医院谭柱光、三军总医院黄汉文等当时台北地区大型医院肾脏科主任,首次举办肾脏医学的学术讨论会,以后每月台大医院、荣总、三总等医院轮流主办[2]

退休

1983年陈万裕退休后依然去医院教学[3],该年11月6日正式成立台湾肾脏医学会[2]。陈万裕担任首届理事长,在六年任内促成台湾肾脏医学会在1984年加入国际肾脏医学会、1987年在台北主办第七届亚洲肾脏医学会[1]

陈万裕1989年获颁亚洲肾脏医学会贡献奖,1990至1992年出任亚太肾脏医学会理事长,1997年则颁亚太肾脏医学会贡献奖[1]。在长年的医疗工作中,他回忆最满意的是1958年去台南县北门乡调查乌脚病、及1966年台东县长滨乡调查原住民饮食不洁而引起的怪病[2]。如陈万裕、严澯鑫与连文彬等将乌脚病发生地区的饮料水过滤、加热、浓缩处理后与碱性溶液混注入老鼠体内,推论单独的高浓度砷并不致于构成乌脚病,而与麦角中毒也有关[5]

2015年3月5日,有“台湾肾脏医学之父”之称的陈万裕在台大医院病逝,享耆寿99岁,前三个儿子和门生谢博仁、朱宗信等随侍在侧[6]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