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衡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陳衡哲(1893年7月29日—1976年1月7日),原名陳𪆒,字乙睇,筆名莎菲,中國作家。

生平
她祖籍湖南衡山,出生於江蘇省武進縣,是陳韜與莊曜孚之女。1914年,她考取清華大學在上海留美獎學金,卜美國瓦薩學院獲文學學士後入芝加哥大學攻讀西洋史獲碩士。1920年9月27日,與任鴻雋結婚。在1917年1月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出現之後,陳衡哲的白話小說《一日》於1917年5月發表在《留美學生季報》上。因此引起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是否是《狂人日記》的爭議。[1]。
1920年,獲碩士學位的陳衡哲,受蔡元培之邀回到北京大學任教,開講西洋史和英文課,成為中國第一位女教授。一年之後,她懷孕生女,辭職養育孩子的同時,寫作了「女性視角」的《西洋史》。她認為,女性應該盡力發展雙重角色:母職和獨立人格。[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上海市政協委員。1976年病逝於上海。
她與丈夫任鴻雋都是胡適多年的好友,1920年時胡適還曾在《新青年》上作詩《我們三個朋友》贈予他們夫婦二人。胡適的女兒素斐的名字則來源於陳衡哲的英文名Sophia。[2]
家庭
代表作品
- 《一日》, 1917
- 《運河與揚子江》, 1927新青年
- 《小雨點》1917,新青年
- 《洛綺絲的問題》
- 《小雨點》1928,新月
- 《文藝復興史》
- 《西洋史》
- 《衡哲散文集》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