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阿拉伯之冬阿拉伯语:الشتاء العربي,罗马化:ash-shitāʼ al-ʻarabī)[1][2][3][4][5]专制主义伊斯兰极端主义[6]阿拉伯世界阿拉伯之春抗议活动之后东山再起的术语[7],他是指在中东北非的阿拉伯国家爆发的数起事件,包括叙利亚内战[8][9]伊拉克内战及之后的第二次内战[10]埃及危机英语Egyptian Crisis (2011–2014)[11]第一次第二次利比亚内战,以及也门内战[12]其中,在埃及爆发的“阿拉伯之冬”事件包括导致埃及总统穆罕默德·穆尔西下台与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夺得政权的一系列事件[13]

事实速览 阿拉伯之冬, 日期 ...
阿拉伯之冬
阿拉伯之春后续的一部分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从左上顺时针起:叙利亚内战中的俄军;占领拉卡的伊斯兰国士兵;伊拉克内战中被轰炸的摩苏尔也门内战中被轰炸的萨那;执行对抗博科圣地尼日尔士兵;偷渡到希腊阿拉伯难民
日期2012年中旬至2019年左右(部分国家仍然持续进行)
地点
中东(主要集中在叙利亚伊拉克埃及也门
起因
目标
方法
结果
关闭

该术语首次由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提出,他在2011年6月27日与弗朗西斯·福山(他相信,阿拉伯之春可能蔓延到中国)的辩论中,提到了“阿拉伯之冬”。[14][15][16]

华沙大学的学者称,阿拉伯之春在其开始四年,即2014年后就全面演变为阿拉伯之冬。[17]阿拉伯之冬的特点是发生多起区域战争、地区不稳定因素加剧[18]、阿拉伯世界的经济、人口下降[19]以及民族宗教的宗派冲突[20]。根据贝鲁特美国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到2014年夏天之时,阿拉伯之冬已导致百万人口的近四分之一人死亡以及数百万难民。[21]其中,阿拉伯之冬最重要的事件莫过于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的崛起:该组织在2014-2019年间控制了大片土地。[22]

直到2024年,多场武装冲突仍然继续,他可能被视为是阿拉伯之春的最终结果。叙利亚内战造成了巨大的政治动荡与经济灾难,他使得叙利亚镑币值暴跌至新低[23];至于也门,则持续受到内战与沙特阿拉伯的干预,持续地受到影响[24];而在黎巴嫩,一场重大的银行危机正在威胁邻国叙利亚的经济;[25]对阿拉伯世界以外的影响包括恐怖组织伊斯兰国在欧美等地策动或煽动恐怖袭击,与欧洲移民危机等。[26]

Remove ads

定义

地理

“阿拉伯之冬”是指中东和北非之阿拉伯国家联盟国家所发生的事件,包括叙利亚内战[8][9]伊拉克内战以及随后的第二次伊拉克内战[10]埃及危机英语Egyptian Crisis (2011–2014)[11]第一次第二次利比亚内战与也门内战[12];他也包括埃及总统穆罕默德·穆尔西下台与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夺得政权的一系列事件[13]

至于政治发展,特别是自2013年7月3日以来,埃及逐渐地恢复威权主义,并压制公民自由──他被描述为与阿拉伯之春的目标背道而驰的“军事之冬”。[27][28]而在利比亚,随着谈判的破裂,各种民兵和部落开始在该国境内交战。[29]黎巴嫩巴林的种种不安定也使他们成为“阿拉伯之冬”的受灾户。[19]

利比亚与叙利亚都被肖恩·尤姆教授认定为阿拉伯之冬的主场。[29]此外,马里北部冲突经常被认为是“伊斯兰之冬”的一部分。[30]有一部分人甚至认为突尼斯发生的政治更迭与伊斯兰国在该国的袭击英语ISIL insurgency in Tunisia都可能使之“逐渐走向阿拉伯之冬之路”。[13]

起始日期

该事件首次发生在2011年2月5日的西奈半岛动乱[31],后来该术语开始在2012年底流传在媒体上并开始流行,他们指出许多“阿拉伯之春”的抗议都逐渐恶化为教派冲突和武装暴力事件的延长和升级。《每日电讯报》后来在2012年底将2012年称之为阿拉伯之冬。[1]

据华沙大学的学者称,阿拉伯之春在其发生四年后完全转变为阿拉伯之冬[17],该观点后来得到了James Y. Simms Jr.教授在2017年《里士满时报》之评论文章中的支持。[32]随后2016年初,《经济学人》将阿拉伯世界的各国局势标记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糟糕”,并将其标记为阿拉伯之冬的正在进行式。[33]

各国危机

叙利亚

阿拉伯之春影响,叙利亚的抗议在2011年1月26日开始,示威者要求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下台并进行政治改革和恢复公民权利、以及结束自1963年以来实行的国家紧急状态。然而,抗议活动遭到政府暴力镇压,遂逐渐演变成多方势力参与的武装冲突并演变成叙利亚内战。参战方包括叙利亚政府及其盟友(如伊朗俄罗斯真主党)、由亲民主反对派组成的叙利亚临时政府、逊尼派伊斯兰主义的叙利亚救国政府、以及由库尔德人主导的罗贾瓦自治区。此外,伊斯兰极端组织如伊斯兰国及与卡伊达组织相关的征服沙姆阵线也趁机崛起,大大加剧了叙利亚的混乱。除了各派系混战外,各国也开始介入叙利亚局势:俄罗斯自2015年起空袭和出兵支持叙政府,美国主导的联合特遣部队以打击伊斯兰国为名展开空袭并支持叙利亚民主力量(SDF);土耳其则从2016年起出兵反对SDF、伊斯兰国及叙政府军,并支持叙利亚反对派。内战巅峰期在2012年至2017年,其后冲突有所减弱,但总体局势仍然严峻。

截至2024年12月巴沙尔.阿塞德辞职流亡俄国[34]为止,叙利亚内战已持续十余年,对叙利亚造成了深重灾难。内战导致至少50万至61万人死亡,数百万人受伤,并摧毁了大量基础设施。叙利亚的经济几近崩溃,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陷入瘫痪,大部分地区成为废墟。联合国报告指出,冲突双方均犯下包括谋杀、酷刑在内的战争罪行。

Thumb
位于约旦的叙利亚难民营

叙利亚内战为极端组织提供了滋生土壤,恐怖组织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境内以极端暴力手段统治,被指控犯下战争罪和反人类罪,包括大规模屠杀、奴役平民、强迫妇女充当性奴隶,以及对非逊尼派少数民族如亚兹迪人基督徒的种族灭绝行为。而在其伊斯兰国的控制区域内,公共服务体系彻底崩溃,经济活动被伊斯兰国掠夺性地利用,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该组织还通过破坏文物古迹、非法文物交易以及石油走私资助其活动,进一步掏空了叙利亚的文化与经济资源。伊斯兰国的暴行导致大量平民死亡和流离失所,并加剧了叙利亚的人道主义危机。其首都拉卡被SDF解放后,伊斯兰国在叙利亚的统治在2019年基本结束,但战争遗留的地雷与破坏的基础设施依然威胁着平民生活。此外,其残余分子在叙利亚部分偏远地区继续发动袭击,对当地百姓造成持久的安全挑战。

叙利亚内战还引发了全球最严重的难民危机之一。超过1300万人被迫离开家园,其中约670万人沦为国际难民,主要逃往土耳其黎巴嫩约旦及欧洲国家,引发欧洲难民危机。国内流离失所者则超过600万人。

Remove ads

影响

经济方面

根据摩舍大研中东与非洲研究中心英语Moshe Dayan Center for Middle Eastern and African Studies之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月止,整个阿拉伯世界的阿拉伯之冬造成的经济损失约8000亿美元。[19]他还预计2014年,叙利亚、埃及、伊拉克、约旦与黎巴嫩将有1千6百万人需要人道主义的救援。[19]

据《经济学人》报导,马耳他已然从阿拉伯之冬“受益”,这是因为埃及或突尼亚的游客可能已经开始会选择相对更安全的旅游地点。[35]

伤亡

根据贝鲁特美国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到2014年夏天之时,阿拉伯之冬已导致百万人口的近四分之一人死亡以及数百万难民[21],而政治专栏作家兼评论员乔治·威尔英语George Will报导称,截至2017年初,利比亚已有三万多人丧生,叙利亚有22万至32万人丧生,单就叙利亚内战就产生了400万难民。[32]

截止至2021年,阿拉伯之冬仍然如火如荼地持续发酵。他们包括:

移民危机

由于中东与北非的种种政治动荡与冲突,导致大量移民从当地流出[36]是以,曾经称指为越南船民的船民开始被频繁使用,包括以前居住在利比亚、叙利亚、伊拉克和黎巴嫩的流离失所与寻求庇护的难民,他们随后纷纷入境欧盟[37]

一些利比亚人、叙利亚人和突尼斯人试图穿越地中海藉以从暴力中寻求庇护,这引发了欧洲政界人士和可能“淹没”他们海岸的人口之担忧:这促使一系列的立法活动和水域巡逻来管理这些难民。[37]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