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卡德语(阿卡德语:𒀝𒅗𒁺𒌑,akkadû ;意符:𒌵𒆠,URIKI [2][3] ;或阿卡德语:𒅴𒀝𒅗𒁲𒌈,lišānum akkadītum [4]))又名亚甲语或亚迦底语,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使用的一种亚非语系闪族语言。作为已知最早的闪族语言,阿卡德语使用源于古苏美尔语的楔形文字书写。该语言得名于两河文明名城阿卡德。[5]
公元前30世纪,苏美尔人与阿卡德人间发展出紧密的文化共生,双语现象广泛存在。从大规模的借词,到语法,形态和语音融合,苏美尔语对阿卡德语的影响在各方面均甚显著。这促使学者将第三千纪的苏美尔与阿卡德视为语言联盟。阿卡德语大约于公元前2800年作为专有名词出现于苏美尔人的文献中。自公元前第三千纪后半期始,开始出现完全以阿卡德语书写的文献。成千上万的文本和文本片段逐步被发现,内容涵盖神话故事、法律文书、科学作品、书信和文本传统等诸多方面。到公元前两千纪,该语言的两种变体(分别是亚述语与巴比伦语)在亚述与巴比伦使用。
阿卡德语曾充当古代近东的通用语长达数世纪。然而公元前八世纪左右它逐渐为阿拉米语边缘化,走向消亡。到希腊化时期,其使用范围主要限于学者与寺庙中的神职人员。阿卡德楔形文字文件最后出现于公元一世纪。
阿卡德语与其他闪族语言均属亚非语系这一西亚-北非的本土语系。
在该语系内,阿卡德语与埃勃拉语构成东闪族语族。该语族特征是使用SOV语序,而西北与南闪族语言采用VSO或SVO语序。该语序的形成受同为SOV语序的苏美尔语的影响。
此外,阿卡德语还是唯一使用介词ina与ana的闪族语言。其他闪族语言如阿拉米语和阿拉伯语使用介词bi/bə与li/lə。阿卡德语空间介词的来源尚不明了。与绝大多数其他闪族语言相比,阿卡德语只有一个非咝擦音:ḫ [x]。阿卡德语失去了作为其他闪族语言特征的声门和咽擦音。直到古巴比伦时期,阿卡德语的齿擦音只是塞擦音。
古阿卡德语保存于早至公元前2600年的泥板(阿卡德语:𒁾)上。它以从苏美尔人处学来、书写于湿泥板上的楔形文字书写。由阿卡德人抄写员使用的楔形文字可表示:一、苏美尔语简写(即代表完整词语的象形文字);二、苏美尔语音节;三、阿卡德语音节;四、语音补助。然而,在阿卡德语中这种文字几乎完全成为一种表音符号,而楔形文字原有的语素文字的性质变得次要。但是“神”与“庙宇”等常用词的象形符号仍在使用。因此符号AN一方面可以表示是单词ilum(神)的象形文字,另一方面表示神Anu,甚至音节-an-。另外这个符号也被作为神名的限定词。这种借用文字的方式可以用日语借用汉字的方式类比。
楔形文字在很多方面不适应阿卡德语,其缺点包括无法表示闪族语言重要的音素,包括声门闭锁音,喉音与强势音。另外,楔形文字是辅音元音共同组成一个书写单位的音节书写系统,经常不适合有三联辅音词根的闪族语言。
根据地理分布与历史时期,阿卡德语分为如下分支:
由萨尔贡建立的阿卡德帝国引入了书面的阿卡德语,为此采用了苏美尔的楔形文字正写法。在中青铜时代(古亚述与古巴比伦时期),阿卡德语几乎取代了苏美尔语,而后者被认为在公元前18世纪作为活语言已经灭绝。
古阿卡德语使用到公元前20世纪中期,与巴比伦语和亚述语均不相同,最终被这些方言所取代 阿卡德语和将要成为主要方言的巴比伦语和亚述语是很容易区分的。古巴比伦语及与其紧密相关的马里阿卡德语(Mari,古代叙利亚城市,请勿与俄罗斯境内使用的马里语混淆),较之古亚述方言,显然与其远亲埃卜拉语更为革新。因此,像lu-prus(我将决定)这样的形式替代了较古老的la-prus首先进入巴比伦语(即便如此它仍比阿卡德语更为古老)。另一方面,亚述语也发展出一些新特征,譬如“亚述语元音和谐”(不能与土耳其语与芬兰语中的相等同)。埃卜拉语甚至更为古老,例如保留活跃的双数,随时、数、性衰减的关系代词。这些特性已于古巴比伦语中消失。
古巴比伦语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典之一的汉谟拉比法典的语言。(参见乌尔那木法典.)
中巴比伦/中亚述语时期始自公元前16世纪。开始的标志是约公元前1550年加喜特人对巴比伦的入侵。统治了三百余年的加喜特人放弃了自己的语言改用阿卡德语,但对阿卡德语影响甚微。在中巴比伦语发展的巅峰时期,它曾是包括埃及的整个近东地区的书面外交语言。这期间来自西北闪族语言与胡利安语的大量借词进入阿卡德语,但这些词汇的使用限于阿卡德语地区的边缘。
中亚述语曾充当晚青铜时代(阿玛纳时代)古代近东大片地区的通用语。在新亚述帝国时期,新亚述语开始成为一种臣僚的语言,为古阿拉米语所边缘化。在阿黑门尼德统治下,阿拉米语继续繁荣,古亚述语持续衰落。古亚述语的最终灭亡发生在希腊化时期,此时它被以阿提喀方言为主的希腊共通语进一步边缘化,而新亚述语楔形文字则作为文学传统使用到了帕提亚时代。已知最晚的巴比伦语楔形文字泥版是公元75年的一份天文学文件。最后的亚述语文献则是公元3世纪的。一些阿卡德语词汇与许多人名保存在伊拉克、伊朗、叙利亚、土耳其的亚述民族所讲的现代亚述语(新阿拉米语)当中,留存至今。
古亚述语在公元前两千纪也有发展,但因为它是纯粹的大众语(国王以巴比伦语书写)导致罕有长文献保存至今。公元前1500年之后的亚述语被称为中亚述语。
公元前一千纪,阿卡德语通用语的地位逐渐丧失。起初,自公元前1000年左右,阿卡德语与阿拉米语地位相当,在文献的抄本中可发现:泥版使用阿卡德语,而书记员在纸莎草与皮革上用阿拉米语书写。这一时期后,形成新巴比伦语与新亚述语。当公元前8世纪亚述王国崛起为主要大国时,新亚述语更为流行,但完全以新亚述语书写的文献在公元前612年尼尼微陷落后十年内就消失了。
在波斯征服美索不达米亚,各王国终结后,仅以新巴比伦语形式存在的阿卡德语作为大众语言消失了。然而,该语言的书面形式仍然在使用,甚至在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率领希腊人入侵后,阿卡德语仍是书面语言的竞争者。但阿卡德语口语到此时很可能已消亡,至少极少使用。最晚可以认定的阿卡德语文献是公元一世纪的。
下表给出迄今为止已经得到确认的阿卡德语方言:
方言 | 分布地点 |
---|---|
亚述方言 | 两河流域北部 |
巴比伦方言 | 两河流域中部及南部 |
马里方言 | 幼发拉底河中游地区 (马里城附近地区) |
那巴达方言 | 叙利亚北部地区 (特尔·贝达尔遗址附近地区,该遗址的古名为那巴达,在早王朝时代为那伽尔控制下的城市) |
部分研究者(W. Sommerfeld 2003 等)认为,在早期文献中被使用的古阿卡德语变体并不是后来的亚述方言与巴比伦方言的前身,而是一种在后来被两者取代而消亡的早期独立方言。
埃勃拉语有时会被视为另一种阿卡德语方言,但现在更多地把它考虑为一种独立的东闪米特语言。
下标表展示了由楔形文字书写的阿卡德语所能分辨出来的辅音音位,其音值基于 Huehnergard 与 Woods [6] 依照原始闪米特语音系的拟构。
阿卡德语的重辅音通常被拟构为挤喉音,这是闪米特语言中重辅音最古老的形式[9] 。证据之一是阿卡德语所遵循的格尔斯定律:一个阿卡德语词汇中不会出现两个重辅音,在从原始闪米特语到阿卡德语的演变中,具有双重辅音的词其中一个重辅音异化为非重辅音。
对于咝音,传统上把音位/š/拟构为齿龈后音[ʃ],而音位 /s/, /z/, /ṣ/ 被视为擦音;然而阿卡德语中出现的语音同化现象[3][10],例如当第三人称阳性单数属格后缀代词 -šu 被缀加到 awat“话语”后时,将会形成 awassu “他的话语”的写法,而不是传统拟构所预期出现的同化形式 šš,显示似乎音位 /s, ṣ/ 是一组清齿龈塞擦音 [t͡s t͡sʼ]、音位 /š/ 是清齿龈擦音 [s] 而音位 /z/ 是浊齿龈塞擦音或擦音 [d͡z~z],由此前述的语音同化过程就可以自然被解释为 [awat+su] > [awatt͡su],这种理论下对音位 *š 的一种替代转写是 *s̠。对该现象的另一种替代解释是音位 [ʃ] 在该列中首先被其后的 [t] 所同化,形成 [ts] 的结构,随后该结构简化为实际出现的 [ss]。
音位 /r/ 传统上拟构为颤音,但实际文献中出现的其与音位 /ḫ/ 的交替暗示这可能是个软腭(或小舌)擦音。在希腊化时代,阿卡德语的音位被转写为希腊语中的 ρ,这表明在该时代此音位的音值接近齿龈颤音(尽管希腊语也可能具有音位 ρ 读作小舌颤音的方言变体)[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