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双星是由开阳(Mizar)和开阳增一(Alcor)两颗星构成的裸眼双星,位于大熊座北斗七星的柄上。开阳是北斗七星末端的倒数第二颗星,而开阳增一是其较暗的伴星。开阳的西方名Mizar源自阿拉伯语المئزر miʼzar,意为“围裙”“包装”“覆盖”。而Alcor源自阿拉伯语سها Suhā/Sohā,意思是“被遗忘者”或“被忽略者”,作为开阳的伴星而闻名。开阳又称北斗六、大熊座ζ(ζ Ursae Majoris,缩写:Zeta UMa、ζ UMa)本身就是一个四合星系统;开阳增一又称大熊座80(80 Ursae Majoris,80 UMa),是一对联星。二者构成一个六合星系统。根据依巴谷卫星测量,整个系统距离太阳约83光年。[1][2][3]
恒星系统
以正常视力观测,开阳增一位于距离开阳主星约12角分处。开阳增一的星等为3.99,光谱类型为A5V。它有一个微弱的红矮星伴星,相隔1角秒。[4]
开阳和开阳增一的自行表明它们在共同移动,一起移动的还有北斗七星除天枢和瑶光以外的其他恒星,这些恒星属于大熊座移动星群,一个同源、较为稀疏的星群。然而,尚无证据表明它们是由是万有引力联系起来的。 最近的研究表明,开阳增一双星系统和开阳主星四合星系统之间的距离比以前认为的要近一些,约为74,000±39,000 AU或0.5–1.5光年。不确定性来源于不确定它们与我们之间的确切距离。如果它们二者与我们之间的距离完全相同(不太可能),则它们二者之间的距离仅为17,800 AU(0.281 ly)。 [5]
开阳双星之间还有一颗8等恒星Sidus Ludoviciana,是一个遥远的背景物体。
视力测试
肉眼分辨开阳和开阳增一的能力通常被用于视力测试,尽管实际上视力较差的人也能看出两颗星。[6]阿拉伯文学认为,只有视力最好的人才能看到开阳的伴星。14世纪阿拉伯词典编辑者Firuzabadi称之为“我们的谜语” ,而13世纪波斯天文学家Zakariya al-Qazwini说:“人们用这颗星测试视力。”亚历山大·冯·洪堡将其描述为难以看到,而阿拉戈同样提到了它。天文学家帕特里克·穆尔爵士暗示,这实际上是指视觉上位于开阳和开阳增一之间的另一颗星。[7]这颗恒星有时被称为“路德维希星”,由德国天文学家约翰·乔治·李卜克内西(1679年4月23日-1749年9月17日)于1722年12月2日观测到,并以其赞助人路德维希八世(德语:Ludwig VIII. von Hessen-Darmstadt)命名。[8] 李卜克内西认为它是一颗行星,但贝内德托·卡斯特利(Benedetto Castelli,1577–1643)早在16世纪之前的一个世纪就已经观测到它位于完全相同的位置,这表明它是一颗背景恒星。
在日本神话中 ,开阳增一被称为“寿命星”,人们认为看不见这颗星的人会在年底前过世。日本漫画《北斗神拳》将这个传说用作“死兆星”的原型,其中看见死兆星的人将在年内死亡。
六合星系统
贝内德托·卡斯特利(Benedetto Castelli)是16世纪伽利略(Galileo)的一位同事,他透过望远镜观察了开阳,并意识到这是一个双星系统:开阳A(Mizar A)和开阳B(Mizar B)。然后,在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初,借助帮助光谱学,科学家发现开阳A和B都是双星系统。到了1908年,开阳“双星”是史上首个发现的五合星系统。
2009年,罗彻斯特大学的Eric Mamajek及其同事在寻找系外行星时发现开阳增一(Alcor)也是双星系统,这使开阳双星成为了六合星系统。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本·奥本海默(Ben Oppenheimer)也独立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