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邓氏鱼(Dunkleosteus),又称胴壳鱼、恐鱼,是一种晚泥盆纪(距今约3.82亿至3.59亿年前)的盾皮鱼,其中最大种类D. terrelli体长可达8.79米(28.8英尺)重量则可达4吨,被视为当时最大的海洋掠食者,是已知体型最大的盾皮鱼,主食有硬壳保护的鱼类及无脊椎动物。邓氏鱼的存在比陆上第一只恐龙的诞生还要早1.35亿年,其化石被广泛发现于波兰、比利时、摩洛哥以及北美洲等。
此条目需要更新。 (2023年4月12日) |
邓氏鱼属 化石时期:弗拉斯阶-法门阶,
| |
---|---|
藏于昆士兰博物馆的邓氏鱼头颅骨。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盾皮鱼纲 Placodermi |
目: | †节甲鱼目 Arthrodira |
科: | †邓氏鱼科 Dunkleosteidae |
属: | †邓氏鱼属 Dunkleosteus Lehman, 1956 |
模式种 | |
Dinichthys terrelli Newberry, 1873
| |
种 | |
列表
|
邓氏鱼目前确定的至少有十个种,其中模式种为泰雷尔邓氏鱼。[1]
体型最大的种类D. terrelli,其体长估计可达8.79米(28.8英尺)而体重则可达4 t(4.4 short ton),为目前人类已知最大型的盾皮鱼[3][4][5]。和其他盾皮鱼一样,邓氏鱼的头部由厚甲壳包覆,这降低了牠们的运动速度和灵敏度。口中不具有牙齿,但是其甲壳具有锐利的边缘,形成类似嘴喙的结构[4]。邓氏鱼和其他盾皮鱼可能是最早行体内受精的脊椎动物,这项特征在现存的鲨鱼上也可见到[6]。
邓氏鱼仅有前方甲壳的部分有成为化石保留下来,也因此其他部分的外型仍然是未知的[7]。现在邓氏鱼后半身的复原图多半是依据其他节甲鱼目(例如:粒骨鱼)来参考还原的。
邓氏鱼的颚部透过平面四杆机构连结,咬合力最大在尖端可达6,000 N(612 kgf;1,349 lbf),在后排刃片则可达7,400 N(755 kgf;1,664 lbf)[4],能一口咬穿硬壳保护的有甲鱼类或菊石等无脊椎动物,邓氏鱼吸力也很巨大,能在0.02秒内张开嘴并在0.06秒内把猎物吸进口中[3],可以捕食体积比它的嘴大得多的生物,进食完后会将不能消化的硬壳吐出。
邓氏鱼处于食物链顶端,生活在泥盆纪的胸脊鲨可能是它的捕食对象。然而,巨大而沉重的身躯极大地影响了邓氏鱼的运动速度和灵敏度,使其在进化史中输给了鲨鱼等软骨鱼,最终灭绝。邓氏鱼及类似生物灭绝后,鲨鱼的体型开始变得更大,种类变得更多。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