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透光镜即古镜,其外形与中国古代的铜镜一样,同样是由铜铸成,背后有图案及文字,反射面磨得很光亮,可以照人。当以一抹光线照到镜面,反射后投到墙壁上,本应当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圆形光亮区域。然而,在这个光亮区域会出现镜背面上的图案及文字,好像是透过来似的,故称之为透光镜。
在大约公元800年唐朝(公元618至907年)时期的一本小说《古镜记》,描述了古镜中描述了浇铸实心铜镜的方法。这种古镜背面装饰著文字或者图案,并且在抛光那面反射光线时,可将背面这些花纹投影在反光光晕中;由于这种看似透明效果,古镜亦得名透光镜。[1]不幸的是,唐本《古镜记》已佚数世纪,不过古镜在沈括(公元1031至1095年)《梦溪笔谈》中有述及,且沈家拥有三铜镜为传家之宝。[2][3]由于沈括困惑于固体金属怎样加工才可以透光,他推测这应该是用上了某种淬火技术在镜面上制造极端细小、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纹路。[2][3]虽然他利用淬火不同冷却速率的解释不正确,但是在镜面有着细微、肉眼无法分辨镜面曲度的看法是正确的;一如威廉·布拉格于公元1932年所发现那样(西方科学家在18世纪发现此物后为此莫名其妙了整个世纪,即西方称中国古“透光镜”为“魔镜”的由来),这些镜子本身并不透明。[4]罗伯特·坦普尔描述了这些学者的解释:“镜子最开始的形状 — 包括背面设计 — 是扁平浇铸的,而表面凸起是后来经过刮擦产生。镜面后来抛光后变得亮闪闪的。由这些程序累建起的应力造成表面较薄的部分向外凸起,且比较厚的部分更凸。最后,镜面敷上一层汞齐;这造成了更强的应力和选择性变形。结果是镜面不完美,与镜背花纹相匹配,尽管这种不完美对肉眼来说太小看不太出来。但是,当镜子将明亮的阳光反射到墙上时,由于镜面将产生的影像整体放大,其效果就好像光线穿过实心铜镜般其重现背部花纹。[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