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赫利奥多罗斯 (希腊语:Ἡλιόδωρος)是塞琉古四世时期的一名大臣。约前178年,他被塞琉古派往耶路撒冷筹集支付给罗马的战争赔款,犹太人和基督教的古代历史文献认为他因受到神灵的阻碍,而无法夺取耶路撒冷圣殿的财宝。他从耶路撒冷返回中央后,一些古代文献提到他在前175年谋杀了国王塞琉古四世,因他的确在国王死后成为帝国摄政并总揽大权,这使得不论塞琉古四世之死是否跟他有关,他都充满嫌疑。无论真相如何,赫利奥多罗斯摄政的时间不长, 安条克三世之子安条克四世在帕加马国王欧迈尼斯二世的帮助下,不久后回到首都安条克城登上王位。失势的赫利奥多罗斯随后被杀[1][2]。
赫利奥多罗斯出身安条克城贵族,他的父亲名为艾斯奇勒斯(Aischylos),赫利奥多罗斯他似乎与国王塞琉古四世关系密切,在考古的碑文中塞琉古四世称呼他为自己的义兄弟[3]。古代文献《马加比二书》记载了赫利奥多罗斯的主要事迹,可能《但以理书》也暗示一部分。塞琉古帝国自从战败并签订阿帕米亚和约,条约中规定塞琉古帝国需每年给一笔金额给罗马共和国以示赔款。帝国在这条约沉重的负担下陷入一段惨淡时期,为了支付给罗马人的赔款,帝国政府可能提高国内税收并到处收刮财宝[4]。差不多在前178年左右,国王塞琉古四世听闻总督阿波罗尼乌斯报告耶路撒冷圣殿藏有诸多财富,他派遣大臣赫利奥多罗斯前去耶路撒冷筹钱。《但以理书》在11卷20节提到“他将会派出一位税官来维持王家的奢华”,可能就是暗示这个事件[5]。
赫利奥多罗斯进入耶路撒冷后,声明就是要夺取圣殿的钱财[6],因圣殿当时还附有帮民众保管钱财的功能,赫利奥多罗斯要夺取圣殿钱财的消息传遍全城,并让全城人悲痛义愤[7]。《马加比二书》提到城中的犹太人祈求上帝可以保护他们存在圣殿的钱财,当赫利奥多罗斯率领士兵进入圣殿时,突然一位身装铠甲的圣骑和两位天使显现,阻止了赫利奥多罗斯的行为,甚至还把赫利奥多罗斯打到昏迷不醒。在后世有关基督教的艺术创作中,《马加比二书》提到的这个故事经常被艺术家拿来创作。然而,无论是否有宗教因素在内,赫利奥多罗斯最终攫取耶路撒冷圣殿钱财的任务失败,只得黯淡返回首都安条克[8],这件事也被后来的犹太人所庆祝。
在前176年或前175年,赫利奥多罗斯被提到他安排了谋杀国王塞琉古四世[9],不确定事件的真实性,但在塞琉古四世突然去世后,是赫利奥多罗斯趁着帝国的合法继承人德米特里当时在罗马作为人质而不在国内之时,拥立另一个年幼王子安条克为新的国王,自己成为小国王的摄政。然而赫利奥多罗斯的摄政仅当几个月,不久塞琉古四世的王弟安条克四世从雅典准备返回国内,并在帕加马国王欧迈尼斯二世的帮助下登陆叙利亚地区,安条克四世很快就受到国内希腊、马其顿人的拥戴[1],赫利奥多罗斯随即失势,被杀[10]。
在以色列发现一块距今2000多年的古代石碑,石刻希腊文中提到赫利奥多罗斯的名字和他在塞琉古帝国中的准确脚色[11]。在碑文中显示时间是前178年,文中提到国王塞琉古四世告知赫利奥多罗斯,他任命了一位奥林匹奥多罗斯(Olympiodoros)的人负责全柯里叙利亚和腓尼基的神殿相关事务[12]。
原本赫利奥多罗斯石碑的残碑主要部分先在古董交易市场中发现,并被收藏家购买[13],而另一部分两块小残碑则在2005年以色列马沙(Maresha)的一间希腊化时代房子遗迹地下被考古发掘出来,这些残碑可以完美的拼合在一起,现代这些残碑已被组合成一个完整体在一起展示。
赫利奥多罗斯石碑主要部分在2007年时属于大富豪迈克尔·斯泰恩哈特(Michael Steinhardt)所有,并在那时借给以色列博物馆展览。在2021年12月,大富豪迈克尔·斯泰恩哈特因涉嫌购买古董赃物,他与曼克顿地方检控官达成了协议,交出180项非法购买的收藏品,总估价7000万美元,协议将归还原属的国家与地区。其中,赫利奥多罗斯石碑也在180项收藏品之中。时至2022年的1月7日,赫利奥多罗斯石碑还在以色列博物馆展览中[14][15]。
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对抗时期,《赫利奥多罗斯被逐出圣殿》故事成为罗马天主教辨惑学中一个著名象征,象征教会的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6]。在这段时期,这一个故事成为许多艺术家创作的热门主题,如: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