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的历史沿革较为复杂。 春秋时期,属柯国辖地; 战国时期,属夜郎国范围; 两汉时期,属柯郡; 唐朝,中央政府在乌江以南设羁縻州,贵阳在当时属炬州; 宋朝,更炬州为贵州,这就是贵州一名的最初使用; 明朝,贵州改为省级建制,贵州的省府定于贵州城; 1569年,因其在贵山之阳,故改名为贵阳府; 1601年,升贵阳府为贵阳军民府; 清朝时期 1659年,设贵州巡抚驻贵阳军民府; 1666年,云贵总督改驻贵阳军民府; 1687年,在贵筑县与新贵县置于同城后,贵阳军民府改称为贵阳府,八年后,新贵县并入贵筑县; 民国时期 1914年,废贵阳府设贵阳县,而与此同时,贵州分为3道,贵阳县属黔中道,为道治,而原贵筑县移至息烽,改名息烽县,同属黔中道; 1920年,废黔中道,贵阳县改为直属于省长公署; 1936年,贵州省改设为8个行政督察区,其中贵阳为第一行政督察区,翌年,贵阳县直隶于贵州省长公署; 1941年,撤贵阳县,设贵阳市,而贵筑县改驻花溪;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 1954年,贵筑县划归贵阳市管辖; 1958年,撤贵筑县,市郊划为乌当、花溪两区,将原属安顺专区的清镇、修文、开阳3县和原属黔南自治州的惠水县划归贵阳市辖; 1959年,设白云镇,相当于市辖区一级行政单位; 1963年,将开阳县划归遵义专署,修文、清镇两县划归安顺专署,惠水县划归黔南自治州; 1973年,恢复白云区建置; 1996年,修文、开阳、息烽、清镇划归贵阳市; 2000年,原南明区小河镇(贵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小河区。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