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高速公路(英语:information superhighway或infobahn[1][注 1])是1990年代用于指数字通信系统和互联网通信网络的流行词汇。它与美国参议员、后来的副总统阿尔·戈尔有关。[2]
定义
该短语有许多定义。
《有线风格:数字时代的英语使用原则》的定义是“全数字加密(whole digital enchilada)——交互式、有线、宽频、500通道……时任参议员阿尔·戈尔在1978年的电脑会议上介绍了它,以向他的父亲、参议员老戈尔致敬。”[3]
《麦格劳-希尔电脑桌面百科全书》的定义是“由克林顿/戈尔政府鼓吹的一种被提议的高速通信系统,旨在提高21世纪美国的教育水平。其目的是帮助所有公民,无论其收入水平如何。 最初互联网被称为这种高速公路的模型。然而,随着万维网的爆炸式增长,互联网成为了资讯高速公路”。[4]
《牛津英语词典》的定义是“用于资讯高速传输的路线或网络;特别是(a)美国提议的国家光纤网络;(b)互联网”。《牛津英语词典》引用了三本期刊对这一短语的使用:
- 《新闻周刊》1983年1月3日:“……用光纤建成的资讯高速公路将在东海岸形成776英里长的系统,连接波士顿、纽约、费城和华盛顿特区。”
- 《基督科学箴言报》1991年12月19日:“戈尔议员把国家研究和教育网络(NREN)称作‘资讯高速公路’——这将催化他所希望的国家光纤网络的形成。”
- 《纽约时报》1993年10月26日:“副总统阿尔·戈尔正推动资讯高速公路等技术的发展,这项技术会把每个在家或在办公室的人和其他一切事物连在一起——电影和电视节目、购物服务、电邮和大量的资讯。”
麻省理工学院协调科学中心1994年第179号工作文件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描述:“资讯高速公路直接连接了数百万人,每个人既是资讯的消费者,又是潜在的提供者。……在关于资讯高速公路的商业机遇的预测中,大部分聚焦在资讯产品的供应(如可随时播放的视频)以及实体产品的新销路(如家庭购物)上。……资讯高速公路汇集了数百万人,他们可以彼此交换资讯。任何传统的进行有益交易的市场(如农贸市场或交易场),或任何用户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标价作出反应的系统,对未来所需的数量巨大的、经常是复杂的贸易而言,其资讯量都少得可怜。”[5]
较早的类似短语
一些人更早地在电信领域使用了“高速公路”一词。
1964年,M·布拉泽顿(M. Brotherton)在他的著作《激微波和镭射》中,在通讯领域使用术语“高速公路”。 [6]
1974年,白南准在电信领域使用了“高速公路”(super highway)一词,因此有人认为他可能是“资讯高速公路”一词的提出人。[7]实际上,在1974年他给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提案《后工业社会的媒体规划——距21世纪仅26年》中,他使用了一个略有不同的短语“电子高速公路”(electronic super highway)。 [8]
1972年,安德鲁·塔戈夫斯基提出了波兰国家发展计划,其中包括发展公共电脑网络INFOSTRADA[注 2]的计划。后来,他在其著作《资讯学,开发和系统模型》(INFORMATYKA modele rozwoju i systemów)中发表了该计划及其拓扑结构。
历史
1992年,美国总统候选人比尔·克林顿提出建设资讯高速公路,1993年它成为美国政府的建设计划。[9]1993年9月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发布的国情咨文报告中,其名称被规范为“国家资讯基础结构”(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随后,欧盟、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纷纷推出各自的国家资讯基础结构建设计划。[10]但更为人们所熟知的名字还是资讯高速公路计划。[11]
注释
参考文献
扩展阅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