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象鼻管是在大质量的O型和B型恒星所创建,还在逐渐扩大的H II区边缘发现的。这些恒星通过强烈的紫外线辐射,推挤在附近太空中的星际物质而形成。象鼻管看起来像是大柱子或成列的气体和尘埃,但是有各种不同的形状、长度和颜色。因其独特的形成过程,天文学家试图使用2D和3D模拟,理解这种现象是如何发生,。
此条目包含过多行话或专业术语,可能需要简化或提出进一步解释。 (2022年5月15日) |
O型和B型的恒星会辐射出强烈紫外线(UV)的恒星[1],紫外线辐射会电离围绕在附近的氢气云,形成H II区[2]。因此云层内的气体被电离的程度是不均匀的,所以会有较致密的气体团块散布其中,这些团块被称为蒸发气体球(EGGs,evaporating gaseous globules),它们是象鼻管的起始点。当EGGs像一个盾牌挡住恒星风,在它们后面的气体就会形成支柱形状[3]。恒星风风是从恒星持续不断吹出来的气体,会侵蚀和驱离较轻和较稀薄的气体[4]。EGGs和顺风排列的气体就构成形成象鼻管的基础。
象鼻管在H II区云的外墙上形成。在可见光区,不透明的气体遮盖了象鼻管的内部,所以天文学家只能研究其表面结构[5]。柱子的长度可以光年计,一光年为光行走一年的距离[6]。天文学家透过红外线、毫米波、和无线电波的观察,可以计算EGGs及象鼻管的温度和密度。它们测量出象鼻管有冰冷的芯心(20K),被覆着温暖的气体(60K),及更外面的热壳层(250-320K)[5]。
象鼻管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创生之柱,这是NASA汇集哈伯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多张影像编辑而成的。它位于距离7,000光年远的鹰星云,它也是在巨蛇座内有着相同年龄恒星的一个星团[7]创生之柱有多个象鼻管,其中一个大约有7光年长。天文学家也发现创生之柱不会继续存在,因为6,000年前一颗超新星爆炸的冲激波将会摧毁它们。
玫瑰星云是象鼻管可以形成特殊形状的例子,它不是正常的直列而是具有双螺旋结构[8]。双螺旋结构是由磁场和沿着象鼻管的电流造成的。这使得圆柱的表面产生细丝波纹而不是像正常圆柱的平直。这些细纹互相环绕着对方,而不是排在旁边,形成了扭曲的排列结构[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