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带资本主义

权贵资本主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裙带资本主义(英语:Crony capitalism),又称官僚资本主义朋党资本主义权贵资本主义密友资本主义关系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体系。在此体系中,企业的成功并非市场经济的结果,而是经商者与政治家互动的结果。这通常是透过企业操控与国家间的商业利益来达成,而非优惠税率英语Tax break、发放许可证或其他形式的经济干预[1][2]具体案例如操控采矿权或公共工程合约。如此一来,便可透过垄断市场收取暴利。由于裙带企业并无创造任何重要价值(其获利形式为交易),创业及其他风险报酬等商业行为被抹杀。[来源请求]

具体

最简单来说,在裙带资本主义下设的市场主体之间会存在相互勾结。虽然仍有轻微的互相竞争,但他们会提出一个统一的战线,如政府补贴或援助请求(例如同业公会商会[3]

新加入市场的主体可能很难借贷或取得货架空间来销售自己的产品,在技术领域上,他们可能从来不与竞争对手协调、销售网络拒绝援助其他参与者。尽管如此,当法律造成的障碍较轻时,仍然有被竞争对手“破解”的系统,尤其当行业内的旧经营者已经变得效率低下,而不再符合市场的需求。这时,其中的一些暴发经营者却可能建立起网络,以阻止任何其他新的竞争者。这样的例子包括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财阀香港地产公司(以新鸿基地产长江实业集团等华资地产公司及英资的太古地产为首)、印度印刷媒体、韩国财阀(以三星集团LG集团为代表),以及由强大的家庭集团控制了大部分市场投资的拉丁美洲国家。

裙带资本主义经常出现在政治上的裙带关系,并渗透到商业世界,存在利己关系的友谊和亲情的商人和政府官员,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破坏公共服务型的经济和政治理想。多数国家或多或少都有裙带资本主义。民主国家若有严重的裙带资本主义,其所实行的民主制度便是空壳子;无论是左派右派的经济学观念,在裙带资本主义下也都成为柠檬社会主义

媒体榜单

2014年3月,英国《经济学人》发布的含有23个国家与地区的裙带资本主义指数排行榜指称,香港的裙带资本主义指数最高,富豪财富占GDP的比重接近80%,排名第二的则是俄罗斯,大约为20%,台湾位列第10,中国大陆为19位。《经济学人》表示,国家透过控制大多银行和资源,可以减少裙带寻租的存在。[4]

质疑

“全球反腐败”网站作者Eden Schiffmann撰文评论道,“虽然各种榜单看起来总是可笑的并且饱受争议,但这份所谓‘裙带资本主义指数’的榜单可能连裙带资本在这些国家中所占据的比例都没有告诉世人。”

解释

《经济学人》在文中承认指数统计方法有“局限性”,例如忽略寻租者是否公开财产,判断寻租重灾区的方式有些粗暴,只计算亿万富翁等。

评论

  • 人民网评论称“中国需要解决积重难返的裙带资本主义,“GDP全球第一”对民众而言并无实际价值,《经济学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裙带资本主义指数的排名可能具有误导性。”[5]
  • 网易评论称“尽管在榜单中,中国排名世界第19位,远远好于人们的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存在“抱团式”腐败,形式多样,行为隐秘,危害甚大。”[6][7]

类似的术语

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教授裴敏欣(Minxin Pei)于2014年创造了裙带共产主义这个术语,她声称中国国内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利益输送关系,当局透过向忠诚者提供会带来丰厚利益的职位来维系统治,此举使很多官员互相勾结,因而产生严重的贪腐问题,虽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所发起的反腐败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如果要消除官僚所带来的威胁,那么习近平需要起用更多改革派人士和赋予媒体及公民社会更大的权力以取得其支持,但由于习近平一直试图限制它们所拥有的自由,因此习近平可能无法扩大其支持基础[8]

政评家邓聿文于2018年创造了裙带社会主义这个术语,他在评价邓小平主义时这样描述裙带社会主义:“裙带社会主义是相对于裙带资本主义而言的,也就是在经济活动中纵容权力和关系寻租,特别是通过对政治领导人的血亲、姻亲、朋党关系的捆绑,将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集中在少数人手上,形成一个个尾大不掉的权贵富豪家族。”并且声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裙带社会主义也是平常所称的权贵资本主义。”[9]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